近日,恩平惊现一山涧,这条山涧绵延十公里,沿途风景如画,奇石斑斓,令人叹为观止。这里不仅是一处自然风光旖旎的胜地,还是一处独特的淘金体验打卡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寻宝藏的乐趣。提及淘金,不禁让人想起曾经轰动一时的重庆市民磁器口河滩挖金子事件。据说,在那段时间里,不少市民趁着嘉陵江枯水期前往磁器口河滩淘金,据称每天的淘金收入可达上千元,这无疑是淘金爱好者们的一大福音。

恩平惊现一山涧,绵延十公里,奇石斑斓,还是淘金体验的打卡地 (一)

恩平惊现一山涧,绵延十公里,奇石斑斓,还是淘金体验的打卡地

本期分享的这个地方足以令人心驰神往!

她位于广东省恩平市东郊,在今泉林黄金小镇万金山脚下,它的名字也不少,“九渡水”、“金坑”、“那金谷”……指的都是她,每个名字都非“诗”则贵,难以令人忽略。

其实,这个地方是一条山涧,叫“九渡水”是因她是一道拐了九个弯的山涧,足有十公里长,流经一个又一个的山谷,水势顺着山势拐弯,形成了九道弯,“九渡水”的名字由此而来。

“金坑”,即“金洞”,也就是说这个地方有金子,并且有淘不尽的金子。别不信,这可不是浪得虚名。据《恩平县矿产志》(1911--1985)记载:“虽然目前对全县的金矿未有全面的普查勘探,但对东安区的东新乡、金坑乡及那吉的‘大肚老婆’山一带做了初步的探明,全县金矿储量约有5吨。据省地质队普查资料显示,东安区以‘五点梅花(土名)为中心,纵横20平方公里内都储藏有黄金,其中青南角水库底储量最丰富。”

此外,恩平《民国县志》也有记载:“东安盛产黄金,其次铁矿。古往今来,采金在当地早已习以为常,农闲时节,只一铲、一镬、一碗、一人或二人,就能成全采金之业。”

上面说的“东安区”和“青南角水库”就是这个地方,对于平民百姓来说,青南湖水库底的金子自然无法开采,人们开采的地点是一个叫九渡水的地方,那里储藏着丰富的金矿。

从山脚下出发,穿行了一道山路,大约10来分钟后,“一渡水”就出现在眼前了。这一渡水足有七八米宽,适逢冬季枯水期,水较浅,裸露着各色的石头,红的、青的、紫的、黄的、白的,在冬日暖阳的照射下,五彩斑斓,成了一个奇石的世界。

据说这个“九渡水”山涧要去到“五渡水”的山里和水里才会有金子。

上世纪30年代,有村民在九渡水拾到一块金光闪闪的矿石,拿到恩平的金铺化验,果然是纯度极高的金矿石!

“九渡水有金捡!”这消息不胫而走,人们蜂拥而至,先是村民零星开发,后发展到集团、雇佣式挖采,九渡水金矿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了大名鼎鼎的金坑,远远近近的人们都汇聚这里,都想掘一桶黄金一劳永逸。

当时淘金方式落后,多以人力挖洞、搬泥,后来逐渐使用炸药,可以挖到两三百米深,手气好的时候,淘金者可以淘到上10两的金子。到了上世纪50年代,因为极左路线的束缚,淘金者曾经按下了暂行键,只能眼巴巴望着黄金过穷日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渴望过上好日子的村民又出动去淘金了,1985年时人数最多,达1300多人,淘金者既有七八十岁的老者,也有七八岁的小孩,男女老少干得热火朝天,乐也融融!

前来淘金的不再局限于恩平本地人,新兴、信宜、高州、阳春、开平、台山、化州,甚至广西、云南等省外也有人来分一杯羹,有的动用柴油机、沙泵以及其它采金设备开采,收获颇丰。

或单干,或结伴,一般是白天干活,但若是挖到“金苗”则需要加夜班。“金苗”是当地土话,即黄色的润滑的岩石层,像一条苗子一样延绵而去,顺着那岩石层便可挖到金子了。能挖到“金苗”预示着即将收获,加班既是为了加快进度,也是为了守护那宝贵的唾手可得的金子。

淘金是件重活,需要好运气,也需要耐心和毅力,运气好的话翻开泥土就可以淘到金子,运气不好的,挖几十米也是白干。

当时,金子根据采淘的地点不同分为“山金”和“水金”,“山金”是指在山上采到的金子,量多,但纯度相对较低。“水金”则是从水里的沙子中淘到的金子,量少,但纯度高。

淘到土金后,要把那富含金子的石头敲碎,遇到大块金石则需要用碎石机来碎,之后放在铁锅里加水淘洗,便可以把金子与石屑分离开来。而金粉则需要加进水银来淘洗,水银能把金粉黏合在一起,结成小块的金子。淘金需要丰富的经验,刚出道的新手经验欠缺,往往半年也挖不到金子。

据《恩平县矿产志》记载,东安区较大的矿点就有37个,个体采散金的矿点也不少。1985年采金面积达300多亩,金矿产量约达2300两,产值达390多万元。

当时金价也不高,村民挖到金子,一般都卖给银行,价格为每分2.4元,即每钱24元。这里的“分”和“钱”是重量单位,10分等于一钱,一钱等于50克,上世纪80年代后,有人上门收购,每钱为28元。后来金价逐渐涨高,最高的时候每钱可以卖到500多元。一些淘到金子的村民建起了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值得一提的是,恩平是广东著名的侨乡,海外华侨众多,很多早期在九渡水淘过金的工人,后来远赴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和非洲,重操淘金旧业,而他们出国的同时,也将九渡水当时的淘金技术和淘金工具,带到世界各地的淘金点,为世界的淘金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逆一渡水而上,几十米高的山岭被草木所覆盖,近处的树叶闪烁着太阳的光辉,远处的山林则幽暗空蒙。

不用一个小时便可走到了“五渡水”了,可以见到当年淘金的痕迹,在那一重又一重的山里,是挖空了的矿洞,那些矿洞深浅不一,深的可达数百米,宽约一米,比人稍高,可供人自由进出。而今,扒开洞口的杂草,便可见那些矿洞,假如有淘金经验的话,仍然可以淘到金子。

九渡水金坑还有一个名字叫“那金谷”,是后期被开发为 旅游 区即“泉林黄金小镇”,其中一个景点所取的名字,“那金谷”是华南地区首个淘金文化体验的景区,通过古矿洞、古村落、古文化、淘金、淘古等主要场景,把古与今有机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原汁原味地展示恩平九渡水淘金的 历史 和淘金故事,适合亲子打卡,共同感受当时淘金的盛况,体验淘金的艰辛和乐趣!

赏不尽的九渡水,淘不尽的大金坑,圆了多少人的淘金梦?

网友们,你祖上人家上世纪是否到过九渡水淘金?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想了解广东更多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欢迎关注“行走广东”,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非法淘金毁掉亚马逊雨林2百多万亩雨林变成什么了? (二)

非法淘金毁掉亚马逊雨林,2百多万亩雨林变成剧毒荒地。

据11月10日报道,Madre de Dios是亚马逊地区的原始区域,相当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面积。2009年的秋天,金价突破1000美元/盎司(约237元/克),导致链锯、柴油泵和沾满污垢的摩托车闯入该地区。

非法淘金者大量使用水银,这些水银进入河流,导致饮用水、鱼都遭到了污染,影响了当地居民的健康。

学习成为一名非法淘金者只需要几个小时,他们通常三、四个人一组,使用一个粗糙的水泵和软管,将桑迪河河岸变成咖啡色的泥浆,再用筛子或旧毛毯筛泥浆,沥出大量的水后倒入桶中。赤脚淘金者跺着泥浆和水银的有毒混合物,直到一个小小的、闪亮的金汞合金出现在桶的底部。

成千上万的男人和男孩每天重复这个过程无数次,黄金取代了可卡因成为秘鲁最有价值的非法出口。(孩子们在Madre de Dios地区一个非法淘金者的营地玩耍。)

急功近利的求财之道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秘鲁政府官员在2016年坦言,非法采矿已经将600多平方英里(约233万亩)的原始雨林变成了一个没有树木、有毒的荒地。

亚马逊科学创新中心的执行董事Luis Fernandez说,当他在美国环境保护署的时候,每当金价上涨时,汞中毒和森林砍伐的趋势就急剧上升。他目睹了沉睡的Puerto Maldonado的人口爆炸,数十家非法金店突然冒出来,其中一些释放的汞和燃煤电厂也同样增多。

但与燃煤电厂相比,黄金是一个更加复杂的市场,必须监管。然而根据2016年的一份报告,一场全面的镇压行动将使成千上万的淘金者陷入饥饿,资金短缺的秘鲁政府不得不艰难地控制着一个价值26亿美元的黑市。但破坏几乎没有减缓的迹象。到2017年8月,秘鲁亚马逊地区已有太多的土地成为了采矿的受害区域。

Amarakaeri Communal自然保护区从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的变化。

La Pampa地区从2016年9月到2017年10月的变化。

Malinowski River从2015年10月到2017年10月的变化。随着全球金价居高不下,健康的亚马逊已经消失了。

为了私利破坏了环境,得不偿失啊。

重庆市民磁器口河滩挖金子收入多少? (三)

2018年5月11日消息,重庆。近来,在重庆古镇磁器口下的嘉陵江河滩上出现了一群淘金的人。8日,上游新闻记者前往磁器口进行了实地打探。上午11点半,记者来到磁器口河边,远远望去,河滩上有许多人弯着腰像在找什么东西。临近中午,尽管烈日当空,天气非常炎热,他们或戴着帽子或是打着伞,都非常专注的在做自己的事情。

走近看到,这群人有的拿着锄头正在河滩上挖坑,已经挖出一条约半米深、七八米长的一道坑来,有的坐在河边正舀起河水反复淘洗盆子里的沙子,还有的把沙子放在铁铲上反复冲洗。见到记者到来,这群人纷纷停下手中的活,用警觉的眼光打量着记者,对陌生人的出现显得十分戒备。“师傅,你们在这儿干嘛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有的说在捉鱼,有的回答在清理河道,还有的则说自己是在捡石子。

“他们在这里淘砂金,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市民袁先生是一名游泳爱好者,他很早就发现了这群在江边淘金的人。他告诉,此前,他在嘉陵江右岸的江北,看到江对岸的河滩上总有许多人像是在找什么东西,后来游到了沙坪坝磁器口下的河滩上,才知是淘金人。

了解到,这群人来自重庆潼南,每年嘉陵江枯水期,河滩裸露出来,他们都会来磁器口淘金。他们曾告诉袁先生,现在沙金可以卖到200多元1克,好的时候一天可以淘到3~5克,再差也能淘到1~2克。沙坪坝区水利防汛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取土淘金、必须报经河道主管机关批准。

淘金热如何改变了美国西部? (四)

在美国的历史上发生了跟多次的淘金热,最先是在19世纪初期的北卡罗来纳州,一个男孩子偶然间撞见了一块重大8千克的大金块,之后被他那愚蠢的父亲以不足它千分之一的价格卖掉。之后同样的事情又在1829年的佐治亚州重演了,最终导致了探矿者蜂拥而至。但这些仅仅只是一些小型的淘金热,而对美国影响最大的就要属1848年的加州淘金热了。

19世纪1848年,美国加州淘金热如何形成?

1848年初,有1.2万名美国白人住在俄勒冈州,在邻近的隶属于墨西哥的上加州大概还有1000人。然后,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好运接踵而至:某个1月的周一早上,一名在上加州建造锯木厂的美国人在小溪中发现了一块金子。第二天早上,结束墨西哥战争的停战协定签署了,加州连同它的金子成了美国的一部分。最初的新大陆幻想得到了证实:黄金国出现了。

历史不会重复,但是会押韵。容易激动的人们抛弃原有生活和文明,来到几千千米以西的荒原乌托邦?而且这片荒原真的像西方ydy一样,只是居住着一些温顺的原住民?并且这里的黄金唾手可得?

19世纪美国加州的淘金热毫无疑问是美国初创史的神话式重演,是天缘巧合大冒险第二回。就像17世纪初那样,路线图被重新绘制,先锋探险活动第一次深入西部,这一次人们运用了马车队。

在1000天的时间里,加州金矿区的生活是颠倒的,像是被施了魔法的另类现实。不需要任何土地的所有权,不借助任何昂贵的机械,你真的可以在河床的石子中发现黄金——或是静躺在泥土中,缠绕在树根中。

只要有28克黄金,比一美分硬币还小一点,就能顶美国东部一周的薪金,并且在淘金热的早期,一周能淘到好几斤黄金都不足为奇。这是美国梦最为梦幻的版本:任何人都真的可以一夜暴富,无论背景和社会地位如何;那里没有老板,只有名义上的政府和法律;乡下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对于最初的1万名恰好住在加州或者立刻动身前往那里的美国人来说,内华达山脉脚下的生活是真正的童话。

1849年初,发现黄金后的一年,《纽约先驱报》认为加州唾手可得的黄金让民众朝着精神错乱的方向一路狂飙。在此后的几年间,多达5%的美国年轻男子涌向西部寻金。1849年时,这个数字是10万人,到了1850年或许又增加了20万人。从美国正式建国到1847年的半个多世纪时间里,全国黄金的总产量只有37吨。而在加州发现黄金后的10年里,平均每年就有76吨的黄金被开采。

淘金热如何改变美国人的思维方式?

对于美国人来说,淘金热是一个转折点,因为它永久性地改变了我们对于不可能的梦想与好运的态度,以及我们对现实的看法。或许真的存在天上永恒的奖赏,但是此时此地的现实也可以成为一部美妙的虚构小说,现实可以像任何夸张的故事一样令人难以置信。个人的发明不仅仅可以在宗教上实现,现在还突然变得可以大批出售。温顺的波士顿职员和普通的宾夕法尼亚农民一同涌向淘金地,摇身一变成为狂野西部的各类人物。至此,淘金热逐渐改变了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因为美国人开始相信财运了。

这些轻浮的思维模式理所当然地成为西部精神的主流,然而,淘金热引起的心理状态的改变波及了大部分美国人。加州的淘金热让第一批弗吉尼亚定居者的野心死灰复燃,企图迅速夺取财富却丝毫不受任何监管。

在19世纪,美国存在着两种思维方式:马萨诸塞的宗教狂热和弗吉尼亚的快速致富热。这两种思维方式重叠的地方在于,那些人都愿意相信不可能的事情,向往魔幻的生活,想要成为自己的冒险故事中的人物,把梦境变成现实。淘金热是所有这些思维方式的集合,而且即刻实现,无须等待。魔法般的事物可以在一夜之间让常识消失殆尽,美国总有奇迹在上演。

淘金热催生了很多美国企业

这场个人主义的盛宴并没有持续多久。北加州的好运渐渐过去。1849年,一个普通采矿者的收获只有1848年的三分之一,并且不断缩水。到最后,在大群不走运者之中,上天眷顾的人只有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在那里发现黄金仅仅4年之后,黄金总产量达到了顶峰,采矿实现了工业化,于是资本、契约、老板和企业家相继到来。

企业家这个工作类别——那些并不一定有钱,但能够接触到资本并通过雇佣他人创立企业的人——产生于美国建国的时期。这个概念本身的产生,就是一桩白手起家的生意。现在看来,弗吉尼亚公司的组织者们就是早期的企业家,他们资助了第一批殖民地的建立。

但当entrepreneur(企业家)一词于19世纪出现在英语中的时候,它与演出主持人(showman)和娱乐经理人(impresario)是同义词,意思都是表演的策划者和宣传方。就在托克维尔到达美国和淘金热发生的同时,企业家的意义延伸到了开展各类生意的各类人群。美国人做的每一件事,对金钱的喜爱不是主要动机,就是潜藏动机。

任何个人只要拥有点子、勇气和运气,都可以设想并创立生意和产业。拥有创业的直觉给美国带来了诸多好处。但就像1849年—1850年的30万名加州淘金者跟风追随1848年那幸运的1万人,就像美国人习惯性的妄想,一种确认偏误起着作用。从本杰明·富兰克林到马克·扎克伯格,顶级成功人士的故事掩盖了无数被遗忘的失败者。那些梦幻般的成功就好像是狂热信念自身力量的证明,是我们美国人对信念之信念的证明。

企业家的范围广得让这个概念失去了实际意义,从不入流的骗子到真正改变世界的远见者都能被称为企业家。但不管是哪一种企业家,他们的任务都是召集并说服人们去相信一个梦,有时候这个梦真的只是一个幻影。

据麦克杜格尔的《自由就在转角处》一书所言,美国从一开始就具备一项典型特征,那就是商贩们——不论是自我炒作者、目无法纪者、偶尔为之的诈骗犯、经常改头换面的流动贩子,还是那些建造者、行动者、实干家和梦想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与成功。他还写道:美国人更容易成为骗子,这仅仅是承认,比起历史上任何其他人,美国人拥有更多的机会去追逐自己的野心,不管是以卑劣的还是正当的手段。骗子们要想获得大范围的成功,轻易上当的受众必不可少。

淘金热加速了美国人西迁的进程

1848年发生的加州淘金热加速了爱做梦的美国人西迁的进程。很多人都有充分的西迁理由,但是一旦西迁催生出一种工业——横贯大陆的铁路——便需要源源不断的游客和定居者来供养它。这就意味着铁路及其同盟行业需要大肆宣传西部定居的梦幻前景,就像当年17世纪人们对于定居新大陆的宣传一样。

不时地发现金银的可能性确实能够吸引那些最容易激动的人,但西部最诱人之处在于它的土地——廉价甚至免费的土地,不仅仅是单调乏味的耕地。宣传者称,在整个空旷西部,土地本身就能致富。例如,1874年一本叫作《寻找定居新家园》的指南说,内布拉斯加的中部地区——不管当时还是现在,都是人烟稀少的荒野——土地价格在短短十几年内涨了十几倍。

一代人过后,在1893年恐慌的前夕,那次金融危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萧条,这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西部铁路的过度而不可持续的开发,导致铁路泡沫最终破灭。而在那之前20年发生的1873年恐慌正是由先前的铁路泡沫破灭所致。美国人倾向于相信意外之财和自己的好运,完全没有从经济的兴衰中吸取教训。

19世纪的美国人的力量来自两方面。一方面,19世纪美国人拥有一本正经的美德,以本杰明·富兰克林为代表:工作踏实刻苦,勤俭、严肃、有常识。19世纪的美国人也有疯狂、冲动、不正经的另一面。这一系列特质也是我们作为美国人的独特之处:我们是迫不及待、过于激动的赌徒,弱点在于轻信天花乱坠的故事。

对于不可能之梦想的偏爱就像其他任何倾向一样,在良好判断力的监督下没有什么坏处,至少是在大的方面。在美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在幻想家与现实主义者、疯狂与节制、轻信与质疑之间维持着平衡。但即使我们想要在这两种力量的对抗中找到自然的、必然的平衡点,就像在物理上可以实现的那样,人类的文明却并不受类似法则的制约。这种平衡在社会与文化中可以被打破,最终也被打破了。

从上文内容中,大家可以学到很多关于淘金多少克判刑判多少年的信息。了解完这些知识和信息,云律目网希望你能更进一步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