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体系中,对于罪犯的刑罚执行有着严格的规定和程序。当罪犯因特定原因,如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或处于怀孕、哺乳期等,可能暂时不在监狱内服刑,而是采取监外执行的方式。然而,这种执行方式并非一成不变。当罪犯不再符合监外执行的条件,或者违反了相关规定,就需要考虑将其收监。那么,监外执行收监决定机关是哪里呢?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这一决定权在人民法院。
- 1、监外执行收监决定机关是哪里?
- 2、监外执行一般是多长时间
- 3、监外执行的活动范围是多少
- 4、监外执行会影响三代吗
本文提供了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监外执行收监决定机关是哪里? (一)

答申请监外执行后,决定收押的机构是人民法院,监外执行不需要担保人,正在监狱服刑的犯人因患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可以由监狱提出书面的意见,报上级监狱管理机关批准,由法院决定监外执行。 一、监外执行收监决定机关是哪里
监外执行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决定;在交付执行后,暂予监外执行由监狱或者看守所提出书面意见,报省级监狱管理机构或者设区的市一级公安机构批准。监外执行,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本应在监狱或其他执行场所服刑,由于出现了法律规定的某种特殊情形,不适宜在监狱或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刑罚时,暂时釆取的一种变通执行方法。
一般来讲,监外执行的前提条件是:正在监狱服刑改造的犯罪人必须确实存 在法律所规定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的特殊情况,不具备这个前提条件就不可以考虑并作出监外执行决定。当然,实践中也不是任何一名正在监狱服刑的犯罪人都 可以申请或者被决定监外执行的,他还必须符合监外执行的刑种条件。所谓监外执行的刑种条件;是指可以考虑适用监外执行的犯罪人被判处的刑罚种类只能是 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和拘役。
二、监外执行需要担保人吗
法律上没有关于监外执行担保的规定,监外执行不要担保。
监外执行的对象是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或无期徒刑的罪犯不得适用监外执行。由于监狱关押对象的特定性,本节所讲的监外执行仅是有期徒刑犯的监外执行。
根据有关法规规定,有严重慢性疾病,长期医治无效的;年龄在60岁,身体有疾病,已经失去危害社会的可能的;身体残疾、失去劳动能力的。但是,对于适用保外就医可能以社会危害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
监外执行有两种情况:一是人民法院在判决前,发现被告人具有法定的监外执行的条件,在判决时候直接决定监外执行;二是监狱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在监内服刑的罪犯具有监外执行法定的条件的,报请监狱管理部门批准监外执行。
监外执行是由人民法院决定的,申请监外执行并不需要担保人,监外执行的对象是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或者是拘役的罪犯,对于被判处死刑或无期徒刑的罪犯,不适用于监外执行。法律上对于监外执行的情形有明确的规定,不符合条件的不会批准。
监外执行一般是多长时间 (二)
答一、监外执行一般是多长时间
1、监外执行一般是二十天。监狱、看守所提出暂予监外执行的申请,然后由批准机关在收到材料后的十五个工作日以内作出决定,准予监外执行的,在五个工作日以内将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书送达监狱、看守所。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五条
【监外执行】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一)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项规定情形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对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
对罪犯确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诊断并开具证明文件。
在交付执行前,暂予监外执行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决定;在交付执行后,暂予监外执行由监狱或者看守所提出书面意见,报省级监狱管理机关或者设区的市一级公安机关批准。
二、监外执行的流程是什么
1、对需要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由所在监区集体研究,提出意见,经监狱审查后,在省级人民政府指定医院进行病残鉴定;
2、监狱根据病残鉴定结论,提出审核意见,报监狱长审批;
3、监狱将罪犯暂予监外执行审批材料,报送省监狱管理局审批;
4、准予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应当由保证人领回。
监外执行的活动范围是多少 (三)
答监外执行的活动范围是多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由于患有严重疾病、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原因,可以在监狱外执行刑罚,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监外执行。
但是,监外执行的罪犯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随意活动。根据法律规定,监外执行的罪犯的活动范围应当在居住地的县级行政区域内,并且需要遵守相关的规定,如不得离开指定的区域、不得与特定人员接触等。
一、监外执行的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由于患有严重疾病、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原因,可以在监狱外执行刑罚。但是,监外执行的罪犯的活动范围应当在居住地的县级行政区域内。
二、监外执行的限制
在监外执行的期间,罪犯需要遵守相关的规定,如不得离开指定的区域、不得与特定人员接触等。同时,他们还需要定期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并接受相关的监督和管理。
三、监外执行的程序
申请监外执行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首先,罪犯需要向监狱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然后,监狱会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审查,并报请当地的公安机关批准。最后,如果申请获得批准,罪犯就可以在监狱外执行刑罚。
监外执行是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可以让一些患有严重疾病、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罪犯在监狱外执行刑罚。但是,监外执行的罪犯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随意活动,他们的活动范围应当在居住地的县级行政区域内,并且需要遵守相关的规定。同时,申请监外执行也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
监外执行会影响三代吗 (四)
答监外执行不会影响三代。
刑事拘留政审不影响三代人,只会对直系子女今后的政审造成影响;如果被判刑人员的子女需要当兵、考公务员等,在入职前都会有政审环节,父母有过违法犯罪记录可能导致子女无法通过政审;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一般只会影响需要政审的单位或工作,子女可以正常入学、就业;监外执行是由于罪犯具有法律规定的某种情况而暂时变更刑罚执行场所和方式,在监狱外执行刑罚的制度。
监外执行的重要性:
监外执行是指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罪犯,允许其在监狱外部执行刑罚的一种刑事执行方式。这种执行方式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道主义关怀:监外执行考虑到罪犯的身体健康状况、家庭困难等因素,体现了国家对罪犯的人道主义关怀;
2、减轻监狱负担:通过监外执行,可以适当减轻监狱的人员负担,优化监狱管理和改造工作;
3、促进社会稳定:对于一些有悔改表现、对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罪犯实施监外执行,有助于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减少社会矛盾;
4、保障家庭和谐:监外执行使得罪犯有机会继续履行家庭责任,对维护家庭和谐、保护未成年子女成长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监外执行不会影响三代人,只会对直系子女今后的政审造成影响,而对于罪犯来说,监外执行具有人道主义关怀、减轻监狱负担、促进社会稳定和保障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六十五条
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 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 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 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项规定情形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对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对罪犯确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诊断并开具证明文件。在交付执行前,暂予监外执行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决定;在交付执行后,暂予监外执行由监狱或者看守所提出书面意见,报省级监狱管理机关或者设区的市一级公安机关批准。
明白了监外执行的一些关键内容,希望能够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丝便捷,倘若你要认识和深入了解其他内容,可以点击云律目网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