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复核死刑流程 (一)

优质回答最高法复核死刑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一审判决:在刑事案件中,一旦被告人被一级法院判处死刑,被告人可以提起上诉;
2、上诉审理:被告人提起上诉后,二级法院将对案件进行审理。二级法院可以对一审判决进行复核并作出自己的判决;
3、再审程序:如果被告人对二审判决不服,可以向最高法院申请再审。最高法院将对案件进行审理,可以对二审判决进行复核,并作出最终判决;
4、复核程序:最高法院对死刑案件进行复核时,通常会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合议庭由多名法官组成,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包括证据、法律适用等方面;
5、复核结果:最高法院在复核结束后,将作出最终判决。判决可能维持原判、改判或撤销原判,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执行死刑。
死刑执行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审判和判决:在刑事案件中,被告人经过审判后被判处死刑。这通常经过一系列法庭审理程序,包括听证会、辩论、证据调查等;
2、判决生效:判决生效是指判决经过上诉期限,没有被上诉或上诉被驳回,判决成为终审判决;
3、执行令:一旦判决生效,法院将颁发执行令,授权执行死刑;
4、指定执行时间和地点:执行机关将根据执行令安排具体的执行时间和地点;
5、通知家属和律师:执行机关会通知被告人的家属和律师,告知执行时间和地点;
7、执行:在指定的执行时间和地点,执行人员将执行死刑判决。具体的执行方法根据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而有所不同,可能包括注射死刑、枪决、绞刑等;
8、相关报告和记录:执行后,执行机关将填写相关报告和记录,包括执行过程的细节和相关证人的证言。
综上所述,死刑复核是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复核所遵循的一种特殊审判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分为两类,一是死刑立即执行案件,二是死刑缓刑两年执行案件。死刑立即执行案件,10日内自动逐级上报,报至最高院,由最高院3名审判员组成复核庭核准,核准时必须询问被告人,核准采用全面审查原则。若最高院直接核准死刑,则由最高院院长签发死刑令,交付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死刑缓刑两年执行案件,核准法院为高院和解放军军事法院,其他与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流程并无不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
【评议、判决】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二)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
(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第二百零一条
【法院对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的处理】对于认罪认罚案件,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时,一般应当人民检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议,但有下列情形的除外:
(一)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不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的;
(二)被告人违背意愿认罪认罚的;
(三)被告人否认指控的犯罪事实的;
(四)起诉指控的罪名与审理认定的罪名不一致的;
(五)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情形。
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量刑建议明显不当,或者被告人、辩护人对量刑建议提出异议的,人民检察院可以调整量刑建议。人民检察院不调整量刑建议或者调整量刑建议后仍然明显不当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
第二百零二条
【宣告判决】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
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谁能解答一道司法考试题,困扰我很久了。 (二)
优质回答由于依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的是已生效甚至已执行的判决裁定,必须特别慎重。所以我国法律对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作了极其严格的限制。
审判监督程序针对的是已生效的判决裁定,所以首先必须明确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是哪一级人法。只有这样才能确定所谓的各级人法,上级人法和上级人检。从而最终确定有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
刑诉208条第2款规定,下列判决和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1.已过法定期限没有上诉抗诉的判决和裁定。2.终审的判决和裁定.3.最高人法核准的死刑的判决和高级人法核准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判决。因此本案中,甲因犯贪污罪被中法一审判处死缓二年执行的判决并不是生效判决,其还必须经过省高法核准后才能发生法律效力。所以,作出生效判决的法院应当是省高法。
在明确了此点后,就可以直接依据刑诉第205条第1款第2款第3款的规定来确定有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即省高法院长发现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确有错误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从而启动审判监督程序。选项B正确。而最高人法作为省高法的上级法院,依据刑诉第205条第2款的规定,也有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最高人检察对各级人法,当然也包括省高法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依据刑诉第205条第3款的规定,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法提出抗诉。所以选项D正确。
本题的难点,在于审判监督程序中穿插了死刑复核程序,特别是考查考生是否明确死刑判决(包括死缓二年执行判决)并不适用两审终审制。其还必须经过死刑复核程序核准后才能生效。
帮你附上法条,你会更明白。
第二百零五条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者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必须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对于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下列有关死刑复核程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三)
优质回答【答案】:B
本题考查死刑复核程序。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00条的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可以提审或者发回重审。由此可知,A项不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82条的规定,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或核准死刑(死刑缓刑二年执行)案件,必须提审被告人。《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都没有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立即执行案件必须提审被告人,这就意味着是可以提审,而不是应当提审,故B选项表述错误,应当选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87条的规定,共同犯罪案件中,部分被告人被判处死刑时,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时,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发现对其他被告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确有错误时,可以指令原审人民法院再审。C选项表述符合法律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74条的规定,因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而由人民法院按照第二审程序改判死刑的案件,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由此可知,D选项表述符合法律规定。
无论你的行为是对是错,你都需要一个准则,一个你的行为应该遵循的准则,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善你的行为举止。了解完最高法复核死刑流程,云律目网相信你明白很多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