铊中毒的迹象和这种元素一般存在哪里? (一)

铊中毒的迹象和这种元素一般存在哪里?

贡献者回答铊及其化合物是一种银灰色的结晶体,通常以四角形形式存在,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锌盐、热铁矿或硫矿中。采矿业和冶金、提炼行业常接触此元素。铊化合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硫酸铊、硝酸铊、醋酸铊、碳酸铊、磷酸铊、氧化铊、氯化铊、溴化铊、碘化铊、氢氧化铊、甲酸铊和乙酸铊等,均为剧毒化合物。

铊无色无味,一般人不易取得,毒性强烈。一般认为,铊对成人最小致死量约为12毫克/公斤,5至7.5毫克/公斤的剂量即可引起儿童死亡。铊中毒的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部绞痛、腹泻等,严重者有肠道出血,继而出现四肢感觉过敏、针刺感,下肢无力,脚跟疼痛,甚至瘫痪。中枢神经受损时,可出现神志不清、谵语、抽搐、休克等,中毒者多因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

铊中毒的表现与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相似,易误诊。脱发是铊中毒的特殊症状,常于第二周开始,重症可全部脱落,一般脱后能再生,皮肤干燥、脱屑,可出现皮疹、痤疮、皮肤色素沉着、手掌及足跖部角化过度,指甲和趾甲于第四周可出现白色横纹。部分患者有肝、肾、心肌损害的临床表现。

治疗措施包括:急性口服中毒患者,应立即给予催吐、洗胃、导泻。洗胃可用1%的碘化钠或碘化钾溶液,使之形成不溶性碘化铊。随后可口服活性炭0.5克/公斤,以减少铊的吸收。吸入中毒患者,应立即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皮肤污染者立即用肥皂水清洗,眼部接触时用大量清水冲洗。

普鲁士蓝是一种无毒色素,铊可置换普鲁士蓝上的钾后形成不溶性物质随粪便排出,对治疗经口急慢性铊中毒有一定疗效。用量一般为每日250毫克/公斤,分4次,溶于50毫升的15%甘露醇中口服。对严重中毒病例,可以使用血液净化疗法,有研究表明血液灌流有较好的效果。高钾能增加肾对铊的清除,可能与钾竞争性阻内的铊到细胞外,使血铊含量增加,可使临床病情加重,因此要慎用。维持呼吸、循环功能,保护肝、肾、心等脏器,给予足够的B族维生素。对重度中毒者可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制剂。

肾小管对铊的吸收有关,同时钾可动员细胞内的铊向细胞外移动,进一步影响铊的代谢与排泄。

铊中毒疾病治疗 (二)

贡献者回答对于经口急性中毒的病例,首要步骤是实施催吐、洗胃和导泻。洗胃时可使用1%的碘化钠或碘化钾溶液,形成不溶性碘化铊,随后给予活性炭,因为活性炭有证据表明能有效结合铊离子,减少毒性的吸收。 吸入中毒的处理则需迅速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证供氧,并保持呼吸道畅通。若皮肤或眼部受到污染,需使用肥皂水彻底清洗。对于急性和慢性铊中毒,普鲁士蓝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它无毒且能将铊离子置换为普鲁士蓝-铊复合物,通过粪便排出体外。每日剂量为250mg/kg,分4次服用,每次配以15%甘露醇50ml,直到尿液中铊含量低于0.5mg。同时,硫酸镁可以帮助导泻。该疗法安全,不会出现反跳现象。

对于严重中毒情况,血液灌流被证明比血液透析更为有效,因为铊主要分布在细胞内,血液中含量相对较少。两者结合使用可能提高疗效。此外,对症和支持疗法也是治疗的关键,包括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提供充足营养和B族维生素。 对于络合剂的选择,尽管二巯丙醇、二巯丙磺钠、二巯丁二钠、巯乙胺、依地酸钙钠和青霉胺等曾被尝试,但没有明确的解毒效果。慢性中毒时,使用含硫氨基酸如胱氨酸、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需谨慎使用,因为氯化钾可能导致血铊含量增加,加重病情。

扩展资料

铊中毒常见的发病因素为职业、生活、环境接触铊而发病。职业性铊中毒是在职业活动中吸入含铊烟尘、蒸气或可溶性铊盐,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吸收引起的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铊中毒分为急性和慢性中毒。急性铊中毒中典型的三联征胃肠炎、多发性神经病和脱发。慢性铊中毒临床表现主要特点是周围神经病、视神经病、视网膜病及脱发。少数可出现中毒性脑病或中毒性精神病。

铊中毒毒代动力学 (三)

贡献者回答铊中毒的毒代动力学主要涉及其吸收、分布和排出过程。 首先,吸收途径多样,铊蒸气和烟尘通过呼吸道,可溶性盐则通过胃肠道和皮肤摄入。急性毒性剂量范围为6至40毫克/千克,成人最小致死量为12毫克/千克,显示出其毒性不容忽视。

在体内的分布特性独特,血中的铊以离子状态存在,不与血清蛋白结合。它主要在细胞内积累,而非血浆。动物实验显示,摄入的铊迅速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各器官的浓度差异显著,肾脏是主要的累积部位,其次是肌肉、骨骼等,皮肤和毛发也有一定含量,而脂肪组织含量极低。 排泄方面,大部分铊通过肾脏和肠道排出,少量通过乳汁、汗液、唾液等途径排出。铊的毒性较强,对哺乳动物尤其危险,属于高毒类,且具有蓄积性,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尤为显著。

急性毒性表现包括躁动、共济失调、惊厥和震颤等症状。慢性中毒则可能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如球后视神经炎和性功能障碍。此外,铊对胎儿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它能跨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且某些形式的铊具有致突变作用,可能引发染色体畸变。

扩展资料

铊中毒常见的发病因素为职业、生活、环境接触铊而发病。职业性铊中毒是在职业活动中吸入含铊烟尘、蒸气或可溶性铊盐,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吸收引起的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铊中毒分为急性和慢性中毒。急性铊中毒中典型的三联征胃肠炎、多发性神经病和脱发。慢性铊中毒临床表现主要特点是周围神经病、视神经病、视网膜病及脱发。少数可出现中毒性脑病或中毒性精神病。

铊中毒会导致瞬间死亡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 (四)

贡献者回答不能瞬间死亡,只能慢性中毒或者急性中毒,铊的最小致死剂量是12 mg/kg,5mg/kg~7.5mg/kg的剂量即可引起儿童死亡。

铊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铊离子进入细胞后,在细胞核处浓度最高。铊离子能取代钾离子,某些酶的亲和力比钾大10倍。铊不仅作用于体细胞。也能损伤生硫细胞染色体。碳酸铊能增加胚胎的死率,其致突变活性大于有明显致突变作用的氯化汞。

中毒症状:

1、急性中毒

经口急性中毒者胃肠道症状非常明显,短期内可出现类似急性胃肠炎症状,恶心,阵发性腹绞痛,胃肠道出血。神经系统症状也十分明显,患者起初感觉下肢麻木酸疼,两腿无力,由脚底开始,逐渐扩展到两腿,以后涉及到躯干。

当中枢神经受损时,病人陷入谵妄、惊厥或是昏迷状态,类似癫痛病样发作,出现痴呆及植物神经紊乱等症状。中毒后10天左右开始出现脱发,起初为斑秃,以后逐渐发展为全秃。皮肤也可出现干燥脱屑并伴有皮症出现。

2、慢性中毒

铊的慢性中毒者早期仅有轻度神经衰弱症状,口感有金属味,呼吸有蒜臭味,四肢无力,下肢麻木、食欲不振,伴有腹泻腹疼。随后出现慢性脱发,开始为斑秃,以后逐渐发展为全秃。脱发前头发有搔痒的灼热感。视力减退,严重者视物模糊不清,甚至失明。

明白铊中毒的迹象和这种元素一般存在哪里?的一些要点,希望可以给你的生活带来些许便利,如果想要了解其他内容,欢迎点击云律目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