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警罪认定标准 (一)

袭警罪认定标准

袭警罪认定标准具体分析如下:

1、客体与对象

侵犯客体为人民警察正常执法管理活动。人民警察的执法管理活动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和执行法律的关键环节,对其的侵犯会严重影响社会的法治根基。

对象是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强调只有在警察合法履行职责过程中,才成为该罪的特定保护对象,精准界定了犯罪行为所针对的主体范围。

2、客观表现与主体要求

客观方面是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警察执行职务或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明确了犯罪行为的具体方式和危害结果要求,暴力和威胁手段直接针对警察执法活动,造成严重后果则进一步限定了犯罪的构成条件。

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规定了犯罪主体的一般性条件,确保了法律适用的普遍性和准确性。

3、刑罚规定

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且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严重危害警察人身安全和执法权威的行为予以严厉惩处,体现了法律的严厉性和对特殊情节的重视。

一般情况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涵盖了一般袭警行为的刑罚范围,遵循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实现对不同程度袭警行为的合理制裁。

袭警罪带来严重危害后果,具体解析如下:

1、损害执法权威:袭警行为严重损害了人民警察的执法权威。警察代表国家行使执法权力,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袭警行为使得警察在执行职务时面临危险和阻碍,降低了公众对警察的信任和对法律的敬畏,影响了执法的效果和社会的稳定。

2、威胁警察安全:直接威胁到警察的人身安全。警察在执行职务时,可能面临各种危险情况,而袭警行为更是增加了他们的受伤甚至牺牲的风险。这不仅对警察个人及其家庭造成巨大的痛苦,也对整个警察队伍的士气和战斗力产生负面影响。

3、破坏法治秩序:破坏了法治社会的正常秩序。法治社会需要依靠警察的执法来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律的尊严。袭警行为挑战了法律的权威,破坏了法治的基础,使得社会秩序陷入混乱,公众的安全和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认定袭警罪需满足严格证据要求,具体解释如下:

1、警察执法证据:要有充分证据证明警察正在依法执行职务。例如,警察的执法记录仪记录、现场目击证人证言、出警记录等都可以作为证据。这些证据要能够清晰地显示警察的执法行为是合法、规范的,以及袭警行为发生的具体情况。

2、暴力行为证据:必须有确凿证据证明存在暴力或威胁行为。可以通过现场勘查、物证提取、监控视频等方式收集证据。比如,现场遗留的凶器、受伤警察的伤情鉴定、监控视频中显示的袭击画面等,都可以作为认定暴力行为的证据。

3、后果严重程度证据:如果要认定造成严重后果,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例如,警察因袭警行为导致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要有医院的诊断证明、法医鉴定报告等证据来证明后果的严重程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七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达到什么程度叫袭警 (二)

达到进行突然人身攻击,阻碍人民警察调查取证等行为的程度叫袭警。

拒绝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公然侮辱正在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阻碍人民警察调查取证的;拒绝或者阻碍人民警察执行追捕、搜查、救险等任务进入有关住所、场所的。

对执行救人、救险、追捕、警卫等紧急任务的警车故意设置障碍的;有拒绝或者阻碍人民警察执行职务的其他行为的,以暴力、威胁方法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新警察法有袭警罪吗判定标准是什么? (三)

《新警察法》中有袭警罪的,判定标准是:犯罪嫌疑人确实出现了以暴力、或者威胁的手段对正在执行公务的警务人员实施了暴力致使其受伤的行为。根据涉案情节的严重程度和造成后果的不同,处罚也是不同的。 一、《新警察法》有袭警罪吗判定标准是什么

《新警察法》中有袭警罪的,判定标准是:确实有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出现的。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构成袭警罪有哪些必要的要件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其中,国家的正常管理活动是其主要客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人身权利是其随机客体。

(1)妨害公务罪侵犯了国家的正常管理活动。

(2)妨害公务罪通常还侵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人身权利。

(二)客观要件

1、以暴力或者威胁的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

(1)所谓依法执行职务,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运用其合法职权从事公务活动。

(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是在依法执行职务。即其所进行的管理活动,确实属于他的合法职权范围,并且活动的方式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

(3)行为人必须是以暴力或者威胁的方法阻碍执行职务。本条所称暴力,是指行为人对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体实施了暴力打击或者人身强制,如殴打行为、捆绑行为等。

(4)行为人如果并未采用暴力或威胁方法,而是用其他方法干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职务,例如谩骂、吵闹等行为,虽然对执行职务有一定程度的妨害,但也不能构成本罪。对此种行为可以批评教育,或进行治安管理处罚,其情节恶劣者,则可能构成侮辱罪或其他犯罪。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对方是正依法执行职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而故意对其实施暴力或者威胁,便其不能执行职务。

袭警罪是指袭击警察的罪名,我国之前并没有对袭警罪进行入刑,因此一直是按照妨害公务罪的相关规定去执行处罚的。而在新的法律中我国已经将袭警罪进行了明确的详细的规定,并对于构成袭警罪的行为和案件的构成要件都进行了非常详细明确的规定。

袭警罪定罪标准是怎样的? (四)

袭警罪暗中严重程度分为两种处罚,一是使用暴力妨碍警察的正常执法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是管制,属于情节一般的;一是使用管制刀具或者激动车辆撞击警察,造成人身伤害的,处罚三年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一、袭警罪定罪标准是怎样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四款【袭警罪】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袭警罪是指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严重危害行为。

本罪名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七)》,《刑法》修正的新罪名袭警罪正式实施。

二、警察的特征有哪些?

(一)阶级性

警察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警察的职能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防止和惩治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一切违法犯罪分子。警察是国家实现管理的重要国家机器,实现阶级的重要工具。实际上警察职能的体现,就是阶级意志的具体实现。所以警察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二)武装性

警察区别于其他国家公职人员,警察具有武装性,是国家实行专政的重要工具之一,是阶级意志的维护者和具体执行者。在阶级社会,阶级意志和利益,是依靠暴力予以实现的。警察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的使命,其权力内容体现出警察在履行职责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危害国家安全和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犯罪分子发生暴力冲突。而这种对抗性需要警察采用特殊的手段,通过国家法律赋予警察特殊的权利,享有使用武器、配备相应警械的权利。一方面,就是为了保障警察在能充分和有效地行使警察权力,履行警察职责;另一方面,也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身份双重性

警察机关的职权是依靠警察人员具体实施行为来实现的。警察依法代表国家行使刑事侦查、部分刑事案件的执行权;行使公安行政管理权力。因此,首先要求警察必须具有国家公职人员的身份。这样便依法享有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能够承担国家公职人员的义务。其次,由于警察职权的特殊性,行使警察的权利,履行警察义务。除了应享有国家公职人员的身份外,还必须具有警察身份。受到警察职权与职责的约束和警察纪律的约束。即担任警察的资格、警察的职权、警务保障、警察的纪律、警察的义务等等。所以警察人员代表国家行使权力具有双重身份。

(四)服务性

警察人员依据法律除具有专政职能外,有些法律规定中也确定了警察的服务职能。如规定警察参加抢险救灾、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警察的服务职能正在进一步的强化。警察机关实施行政管理,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为社会服务的体现。行政就是管理,管理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会服务。

警察具有阶级性、强制性、身份双重性和服务性等特点。袭警罪定罪处罚有两种,一种是情节一般的处以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一种是情节严重的,处以三年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我们通过阅读,知道的越多,能解决的问题就会越多,对待世界的看法也随之改变。所以通过本文,云律目网相信大家的知识有所增进,明白了达到什么程度叫袭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