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姓来历? (一)

栾姓来历?

优质回答栾姓,栾音Luán,姓氏多源,主要有三:1、出自姬姓,晋靖侯的孙子栾宾的后代。2、春秋的时候,晋国大夫栾书的后代。 3、出自姜姓,齐惠公的儿子名坚,字子栾,他的子孙用他的名字的“栾”作为姓氏。栾姓人口并不多,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栾(Luán 栾)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裔,是用封邑作为姓氏的。西周的时候,州文王的儿子唐叔虞被封在晋,建立晋国,他的后代有靖侯。晋靖侯的孙子名宾,被封于栾邑(今天的河北省栾城一带),世称栾宾。他的后代于是以封邑地为姓氏,称栾氏。世代为晋国卿士,逐渐成为栾姓望族。 2、春秋的时候,晋国大夫栾书的后代。 3、出自姜姓,为炎帝的后代,是用人的名字作为姓氏的。西周的时候,姜子牙被封于齐,建立齐国。春秋时,齐惠公的儿子名坚,字子栾,他的子孙用他的名字的“栾”作为姓氏,成为栾氏的一支,望族出于西河魏郡。 得姓始祖:孙宾。栾氏是晋靖侯的孙宾食采于栾邑而得姓。望族居于西河郡,就是现在的山西省离石县。据根据《元和姓纂》上的记载,栾姓是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的后代,春秋时期晋国的靖侯孙宾食采于栾邑,后代因地命氏,称为栾氏。望族出于西河郡。根据《万姓统谱》的记载,春秋时期栾书的后代为晋国的公卿。而根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上的记载,春秋时期晋靖侯孙宾的食邑是赵州,所在地就在平棘西北十六里古栾城,他的子孙以邑为氏,始有栾氏。故栾氏后人尊孙宾为栾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缺)栾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栾姓出自姬姓。上古周朝时,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有个后代叫宾,是晋国的公子,晋靖候的孙子,他被分封在栾(今河省北元氏县东,一说在今河北省城县,亦说今河北栾城)邑,因此被称为栾宾。栾宾的孙子栾枝把邑名作为姓,称为栾氏,世代相传,成为栾姓的起源。

编辑本段历史名人

栾布

西汉梁地人。少年的时候受雇于酒家,后来被抢去作了奴隶。后来成为梁王大夫。汉高祖杀彭越,下令不许收尸,栾布冒着被杀的危险哭着把彭越这个好朋友葬了,被官吏判处为死刑。栾布说:“彭越是我的好朋友,他因为一点小事就遭到杀害,这里的大臣们着急 自己和彭越一样因为小事就遭杀。我也一样,到不如趁早杀了我吧。”汉高祖听了以后,觉得他讲的没错,又因为佩服他的勇气与义气,免了他的罪,封他为都尉。文帝时候,栾布做了燕相,封在郦侯。中元五年逝世,燕、齐都为他立社,号栾公社。

栾巴

字叔元。东汉蜀郡人,一说河南内黄人。性格直爽,学问精深。顺帝的时候做黄门令。先后迁任桂阳、豫章太守和沛相。注重教育,政事明察。因为上书营造顺帝宪陵,被定罪入狱,不准回家20年。陵帝的时候任议郎,后来因为上书为陈蕃和窦武辩冤下狱后自杀。

栾书

春秋时期的晋国名将。

栾文博

是后魏时的著名宿儒,有门徒数千人。德林亦就学,始精诗、书。后好内事,于众辈中最玄默。

栾崇吉

宋代良吏,封丘人。明习文法,为官清廉,勤于政事,以政绩突出而闻名。

栾德美

副主任医师。男,1954年1月出生,江苏射阳人。中共党员。1978年毕业于南通医学院。曾任射阳县卫生防疫站防疫科副主任,县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县卫生防疫站站长、党支部副书记,县卫生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现任江苏省射阳县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兼任《中国卫生辉煌50年》、《江苏卫生保健》杂志编委,江苏省防疾学会、预防医学会、盐城市预防医学会理事,射阳县医学会会长,农民健康教育学会会长等职。射阳县政协医卫组组长、政协委员。主要业绩:先后被表彰为中国红十字总会先进会员、全市优秀卫生防疫站站长、全县优秀干部,多次被市卫生局和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先后撰写并发表论文48篇,其中4篇获市、县科技论文奖。在其亲自指挥和直接参与下,全县食品卫生、计划免疫、放射卫生、学校卫生均受到国家级表彰,先后通过初保先进县、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农村自来水普及县、爱婴县验收,健康教育、等级防疫站、等级医院创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全国率先试行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乡镇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

栾贵钵

男,1941年2月出生,河北南宫人。1958—1960年在北京第一航空技术学校学习,后留校任教一年;1961—1979年在航空工业部303研究所工作。现任北京市昌平区来德奇加工厂厂长。主要业绩:长期从事科技工作,善于钻研,专长机械加工方面的研究。研制出“浮球景观结构”的专利技术,并被收入《中华优秀专利技术精选》等并被“世界发明家国际协会”评为金奖。该专利特点:国内外生产厂家仅应用:1、浮体浮力原理;2、德国科学家巴斯葛(PASCA1)理论,无法解决转动中浮球与球座产生的摩擦,并于实践中证明产品寿命很短。该专利又应用力学原理,从理论到实践已证明基本上为永不磨损型的长寿产品。另外,结构简单,节省能源,造价低,利于推广普及。在国内外同行业同类产品中居领先水平,地矿部专业人士评价为世界第一。在从事“景观浮球”研究的同时,对球形体的加工技术还有3项重大突破,其中一项属于“发明专利技术”。其技术发明,先进于世界上发达国家使用数控机床的生产技术,其产品精度极高,设备简单,生产快,产品造价低。近期又奔破了在各加工行业具有广泛用途的“三维万能仿形机床”的研究工作,可首选应用在雕刻行业中,其优点是对操作工人的文化、技术、艺术水平要求不高。

栾鸿儒

教授。男,1929年10月出生,辽宁新宾人。1952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曾任教于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工业大学、西北农业大学。现任职于西安理工大学。中国水利学会泵及泵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业绩:长期从事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多年来,为国家培养水利水电建设人才做出了贡献。曾任中国水利电力部高等学校教学委员会委员,研究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已为国家培养出一批硕士研究生。在科学研究方面,主要在“水力机械”、“泵抽水系统水力过渡特性”、“泵站水力学及泥沙”等学科领域有深入研究,完成多项国家水利水电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研究成果“泵站水锤电算程序开发与应用”获省级优秀科学研究成果奖,在国内公开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主要有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的《大型离心泵站水烫特征线解法与应用》等,公开出版的著作10余种,其中《农用井泵》、(水泵及水泵站)分获1980年国家新长征优秀科普图书奖和1995年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栾心汉

教授。男,1939年9月出生,山东青岛人。1963年毕业于山东冶金学院钢冶金专业。现任职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钢铁冶金教研室。兼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热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市炼钢技术协会理事等职。先期从事冶金企业生产技术及管理工作,1972年开始从事高等教育工作。主要业绩:编著正式出版(钢冶金学)、(铁合金约、(电炉炼钢)、(冶金工厂设计)等和主编校内出版的研究生、本(专)科生教材、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等教学文件10余本,数百万字。公开发表科技论文和高教学术论文40余篇。与企业合作,主持完成多项科研、设计、工程和技术推广项目并取得效果。曾荣获江苏省政府颁发的“开发苏北有功人员”二等奖,陕西省科研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西安市电炉钢节能技术标兵和先进工作者奖励多项次,以及中国金属学会铁合金学会、陕西省金属学会、西安市铸造学会、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等多项次优秀论文奖和本校的科研成果、优秀教学成果从秀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优秀研究生导师等诸多嘉奖。身居教学科研第一线,学风端正、治学严谨、经验丰富,成果累累。正为冶金高教事业做着新的贡献。

栾照轶

高级法官。男,19M年1月出生,山东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人。中共党员。中国人民大学刑法专业研究生毕业。1962年10月一1979年3月任黑龙江省依安县人民法院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庭长;1979年4月至今任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庭长。主要业绩:1962年以来,一直在人民法院从事审判工作。1993年3月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长期从事人民法院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建设做出了贡献”的荣誉称号并颁发证书和奖章。结合审判实践撰写并发表论文和著述20余篇,其中《经济犯罪疑题探析》、《经济犯罪疑案分析》、《正确掌握当前经济活动中罪与非罪的界限》、《受贿案件“一比一”证据的存疑与突破》、《刑法疑题评解》等调研文章,为审判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并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在国家级大型理论文集上发表的主要学术成果有《非法所得罪立法探讨》、《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挪用公款罪若干问题研究》、《贪污罪若干问题研究》、《略谈经济承包活动中贪污罪的认定》、《如何识别利用经济合同诈骗犯罪与经济合同中欺诈行为的界限》等,有的篇目获得优胜奖和荣誉证书。合著《犯罪与刑罚》、《中国刑事司法案例汇纂》等书。1997年1月应邀参加了在东南亚举行的“理论建设与市场经济学术考察研讨会”;1998年4月应邀参加了在广西南宁市举行的《中国百科学者传略》首发式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市场经济学术研讨会。

栾光禹

1938年出生,重庆人,主任医师。1964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医疗系。大学本科六年,外语修英、日、俄文。毕业分配到成都市新华人民医院。曾任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市科协中医学会会员、厂科协中医药学组长,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具有系统的中医药理论和现代医学知识。学验俱丰。在医学论文撰写和医疗工作中,多次受到地方与工人表扬。撰写论文40余篇,从1979年以来,在《成都中医学院学报》、《四川中医》、《四川中医函授》、《工矿医刊》、《国医论坛》等发表,近20余篇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学术交流会交流。重视中医基础理论《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研究,对金、元、明、清时代医学发展的研究,以李东垣的脾胃学说和王清任活血化瘀学说颇有发挥。旁及诸家学说,力主创新。临床重视实效。对历年的各种疾病的治疗,注重资料的搜集整理。著《工厂常见病治疗体验》(初稿)。擅长慢性气管炎、肺心病、风湿、肝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各类结石病、肾病的治疗,对红斑狼疮、部分肿瘤病的治疗见长,对妇儿科病有独特见解,采用历代名方、单验方、针灸、汤熨、外治法,可起沉行。主张中西论道,充分发挥中医特长,自创“狼疮方”、“癌转化方”、“化石片”、“益肾汤”等,临床应用效果甚佳。曾获先进工作者及科协优秀会员誉称。1998年市卫生局授予“成都市名中医”。

栾士梅

高级教师。女,1956年生,辽宁新民人。毕业于辽宁省教育学院。现任新民市实验小学副校长。主要业绩:参加教育工作17年,曾先后任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等职。工作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取得了突出的成绩。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辽宁省优秀课教师,沈阳市优秀教师,1991年被评为沈阳市劳动模范。主持的沈阳市级实验项目《愉快教育研究》和《语文环境中识字教学研究》通过专家验收。1995-1997年连续三次被评为沈阳市级优秀课指导教师。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奖章;1989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课教师、沈阳市优秀教师;1991年被评为沈阳市劳动模范。1995年撰写的《语文环境中识字》、《减轻学生负担的几点做法》在沈阳教育上发表;1997年撰写的《在教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做法》在沈阳教育上发表。编写的《作文序列教学》书在新民市小学发行。1996年撰写的《小学教育应着眼于民族素质的提高》、《阅读教学几点做法》被评为辽宁省级优秀论文;1997年撰写的《小学数学活动课研究》被评为辽宁省级优秀论文。

栾经涛

1955年生,辽宁省抚顺市人,醉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毕业,国家三级书法师,中国艺术研究院二级书法家。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中韩文化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曹州画院名誉院长。日本国艺术道院客座教师,作品参加全国及国际性大赛多次获奖。作品入选日本、加拿大、韩国作品收藏。作品编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名人录》、《世界名人录》、《世界书画之最东方书画长城巨卷》、《20世纪中韩名人书画辞典》十几部。

栾敬立

男,1930年生,江苏省泰兴市人。笔名敬之,红石,斋名敬业,1950年毕业于江苏省泰兴中学,1954年毕业于东北人民大学,现为《中外市场信息报》主任记者。1987年参加北京《华艺硬笔习字会》1994年参加北京《诗刊社》诗人之家,著有诗词300首。1995年获“民族杯”书法品位赛精品奖。同年参加国际硬笔书法家加拿大总会高级会员。1996年参加首届冰雪情海内外书画名家展并被聘为展事顾问。作品入《世界硬笔书画家精品博览》。1997年作品入《中国硬笔书法大成》、《中国艺术人才书画作品展精品集》。1998年作品入《国际硬笔书法家观止》,名片入《中国著名书画家精英博览》。1999年入二十世纪艺术名人大辞典。同年获中华书画世纪奖。

栾禄璋

1943年2月生,山东省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人。别名鲁宁,斋号三馀书屋。自幼酷爱书法、绘画艺术。1959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附中,为全国著名国画家郭西河教授所赏识,纳为入室弟子,学习传统花鸟画,1962年入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系学习装潢专业。作品创作花鸟画为主,兼画别样,重视写生,不为具象束缚。现系辽宁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装帧艺术委员会会员、中国流行色协会会员、中国出版协会会员、辽宁装帧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美术家协会理事、辽宁书法家协会理事。辽宁中国画研究会理事、中国乡村田园画会常务理事、临夏民族书画院顾问。其在工艺美术设计方面有较深的造诣,撰写的《浅谈书籍装帧》获全国首届装帧艺术论文研究成果三等奖。个人著作有《艺用动物资料》、《栾禄璋花鸟画花鱼观》、《写意金鱼技法》、《栾禄璋国画作品集》等书。所设计的大量图书封面、插图及编辑的图书多次获全国及省级奖励,在首届中国优秀美术图书评奖中《 色彩辞典》获金牌奖、《现代水墨画》等三种获铜牌奖,个人所著述的《幼儿趣味绘画》获全国优秀图书奖。中国画创作方面,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美展并获奖,作品在美国、新加坡、日本、韩国展出被各国友人收藏,《辽宁日报》、《沈阳日报》、《美术之友》、《美术大观》、辽宁电视台等都作过专题报导,传略、作品编入《中国当代美术家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现代书画界名人大观》、《当代世界名人传》、《20世纪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中国美术家》、《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等典集。被授予“世界书画艺术名人”荣誉称号。

栾睿

女,1960年2月生,陕西三原人。新疆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教授,教研室主任,古代文学研究生专业负责人,宗教文化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导师。已出版《中国佛教大观》(第二编、第三编)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花底拾遗—古代妇女生活经典》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元曲家薛昂夫》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西域风景诗一百首》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批判”北京人?》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唐宋诗词名篇详解》由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喀纳斯神秘游》由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李白诗文注析》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表论文《试论词在文化转型时期的确立》(南京师大学报1996年1期);《司马迁民族观批判》(殷都学刊1993年2期、《苏轼的佛教观念及其影响》(《新疆师大学报》1995年1期;《必须十分重视转型期文化建设》(《阵地》1993.4)、《清人乌鲁木齐诗评析》(新疆大学学报1998.2)《交河塔林与密教东渐》(《西域研究》2000.1);《作为典籍符号的图像叙事——西域石窟壁画阿阇世王题材再探讨》(西域研究2005.1);《西域石窟壁画阿阇世王题材再探讨》(《西域研究》2005。1)《从克孜尔207窟壁画谈佛教对拜火教的融摄》(《西域研究》2007.3);《国家精神符号的阐释与重构——谈李白的《明堂赋》(《中国李白研究》2009卷);《元代维吾尔散曲家——薛昂夫》(《文史知识》2005.10)。

栾国仁

1930年4月生,山东省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人。哈尔滨铁路局电务处处长、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北京铁道学院电信系。参与了极频自动闭塞和机车信号的研制,太阳能在信号设备上的应用以及哈尔滨、牡丹江、绥化等大站电气集中、哈尔滨二调驼蜂场的修建等。先后发表论文8篇,其中《安全生产与设备维修》和《如何选择检修周期与轮修周期》等论文。多次参加中苏边境铁路电务设施方面的技术谈判,参加过中日铁道信号技术座谈会。

栾新春

栾新春(1917-1935.10.1),陕西省安定(今子长)县人。少时备受地主恶霸、军阀官吏的欺凌。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秋由团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27年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散发传单标语、传递信件情报等。1931年秋任中共村支部委员。1932年2月设伏击毙国民党安定县长。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9支队,随部转战陕北各地。1933年4月任陕北游击队第1支队分队长。先后参加马河川、三十里铺、潭家小洼、董家寺、张洪镇、合水、枣树坪、温家坡等战斗,作战勇敢,经常担任攻击奋勇队。11月打入安定北区折科达民团进行兵运工作,策动和争取许多团丁。1934年7月发动起义,会同当地赤卫军组成陕北红8支队,任支队长。活动于横山、米西、安定一带,牵制敌军,配合陕北游击队主力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9月任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独立师第1团2连连长。1935年1月3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27军成立,任84师1团2连连长。相继参加王家圪凸、南沟岔、阎王砭、吴家寨、马家坪和解放陕北六座县城的战斗,多次担任突击队队长,率部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屡建奇功,被群众誉为“少年英雄”,所部成为西北红军中出色的“好汉连”。1935年9月18日,红十五军团成立,任81师241团2连连长。同年10月1日参加劳山战役。战斗中,率2连向敌连续发起冲击。腹部中弹受伤,将流出的肠子塞进腹腔,简单包扎后,继续冲锋,前进约100余米,终因失血过多倒地,光荣牺牲,时年仅18岁。

编辑本段郡望堂号

郡望

西河郡:战国时期魏国置郡,相当于今天的山西、陕西两省之间的黄河沿岸一带。 魏 郡:汉高帝置郡。治所在今天的河北省临潼县西南。

堂号

重义堂:汉代的栾布和彭越交朋友,彭越为盗;栾布被人卖做为奴隶,后来在燕国当了大将,被汉兵俘虏。这时彭越已经在汉当了梁王,于是就把栾布赎了回来,跟着自己做大夫。后来彭越被汉高祖 杀掉了,把他的头挂在洛阳,命令任何人不许收尸。栾布却公开的收了他的尸体,将他埋葬,还痛哭了一场。汉高祖认为栾布重义气,就拜他为都尉。文帝时候,栾布做了燕相,封在郦侯。“重义堂”又称为“郦侯堂”。 此外,栾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巽德堂”等。

春秋战国秦历史上有哪些重要人物?他们为什么重要? (二)

优质回答赵高 白起 蒙恬 王翦 章邯 章邯 张仪 秦始皇,商鞅,吕布韦……

李斯

李斯,中国秦代政治家。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为秦王政所,不久官为廷尉。在秦王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被腰斩于咸阳市,并夷三族。

赵高

赵高,中国秦代宦官,权臣。原为赵国宗族远支。其母在秦国服刑,故兄弟数人皆生隐宫。赵高为内官厮役,因通晓法律,被秦王政提拔为中车府令。后因犯罪,被蒙毅依法判以死罪。秦王惜其才干,下令赦免。后以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事。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赵高和胡亥见秦二世随从秦始皇出游会稽。还至平原津,始皇病危,遂与秦二世胡亥、李斯合谋,秘不发丧,篡改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又更为书赐长子扶苏和蒙恬死。胡亥还至咸阳,立为二世皇帝,赵高任郎中令,常居宫中参与决策。他指使胡亥更为法律,诛戮宗室、大臣,且专擅朝政。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秦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他为了巩固权位,故意在二世面前指鹿为马,对不随声附和的大臣,捏造罪名加以迫害。秦二世三年八月,刘邦攻下武关,赵高与其婿阎乐等人密谋,乘二世在望夷宫斋戒之机,诈诏发兵围宫,逼二世自杀,企图篡位自立。因左右百官不从,只好立二世兄子子婴为秦王。九月,赵高被子婴用计杀于斋宫,夷三族。

白起

白起是战国时,秦国.邑人,为秦将军,善于用兵,昭王时封武安君。有一次,和赵国将军赵括在长平交战,佯装战败退走。暗中埋伏两队奇兵,加以胁制。赵括不知,乘胜追至秦国壁垒,壁垒坚固拒守,不得攻入,而秦奇兵在后断绝赵军粮道,白起率轻骑攻击,赵军屡战失利。因而筑军垒坚守,以待救援,赵军绝食四十六日,人与人相食,赵括亲自出阵搏战,秦军射杀,赵括中箭而死,败兵四十万人投降,白起说:“赵国军卒,反覆无常,恐会作乱。”于是用诈骗手段,将四十万降兵,全皆坑杀,只遗下年少的二百四十人,回归赵国。这场长平战争,前后斩首俘虏多达四十五万人,赵国人心大为震骇。

后来秦王派别的将军攻伐赵国邯郸,屡战不利,秦王又想取用白起为将,白起推辞不受,秦王强迫命令,白起托称病笃,于是秦王大怒,贬谪白起为士伍,放逐于阴密,当他出咸阳西门,走到杜邮。应侯范睢奏说:“白起迁贬,心中不服,口出怨言。”于是秦王遣使赐剑,命白起自杀,白起引剑自刭时,说:“我有何罪于天,而至如此下场?”思惟良久长叹说道:“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国投降兵士数十万人,我诈骗引诱全部坑杀,此罪足以当死。”于是自刎而死。

蒙恬

蒙恬(?~公元前210年),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初期的名将,祖籍齐国。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秦国大将,为秦国立下过赫赫战功。蒙恬小时候就很喜欢学习法律,做过审理案件的文书官。在公元前221年,他被秦始皇封为将军,后来因为破齐立功升任内史(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弟弟蒙毅也做到了上卿。兄弟二人很受秦始皇的器重。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蒙恬奉命率领三十万军队北上反击匈奴,然后驻守北部边境。后来又支持修建万里长城,西起陇西的临洮(现在中国西部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现在中国东北部辽宁境内),将原来燕、赵和秦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对防御北方的匈奴骚扰起了积极作用。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途中病死,赵高和李斯联合制造假诏书,命扶苏和蒙恬自尽。扶苏不辩真假,自杀身亡。蒙恬不愿自尽,请求向胡亥申诉。赵高派的使者则将他囚禁起来。蒙恬被囚禁之后,赵高曾经想放了他,但又担心蒙恬兄弟卷土重来,在胡亥面前他无法专权,所以就在胡亥面前诬陷蒙恬弟弟蒙毅曾经在秦始皇面前说胡亥的坏话,最后胡亥听信了赵高的谗言,将蒙毅杀死,然后又派人去杀蒙恬。蒙恬再次请求使者给他申诉的机会,但使者没有答应,蒙恬只好含恨服毒自尽。

王翦

王翦(约生活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后期),战国秦国(今富平县美原镇)人,秦国著名将领,卓越的军事家。

秦王赢政结束了战国时代的分裂局面,统一六国,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千十一帝。王翦在这次统一战争中,显示了他超凡的军事天才,起到李极其重要的作用。民间流传说王翦灭六国,据史书记载:战国七雄中,韩国为秦内史腾于元前230年所灭,其余五国均为王翦及儿子王贲所灭,因此民间传说并非虚妄。王翦是秦统一天下事业上战功赫赫的杰出军事家,他参加了秦始皇消灭六国的许多大规模军事行动。赢政十一年(元前236年),赵悼襄王攻燕,秦乘机派王翦等攻赵,夺取了邺、安阳等漳河流域大片土地,时隔七年,秦国又发动对赵的攻击,王翦率秦军下井陉,元前二二八年破赵军入邯郸,俘虏了赵王迁,赵国灭亡。赵公子嘉逃奔代,称代王,成为流亡政府。元前二二七年,秦又派王翦攻燕,王翦在易水上击败燕代联军,次年王翦破燕率军入蓟,燕亡。燕王喜迁逃辽东。元前二二五年,王翦子王贲攻魏,决水灌大梁三月城坏,魏王假投降,魏亡。

在王贲灭魏时,秦王赢政遣王翦攻楚。王翦提出无六十万军难以灭楚。秦将李信夸口二十万足矣,秦王派李信蒙武率二十万军攻楚,秦军至城父被楚将项燕打得大败。秦王在失败面前清醒了,重新起用王翦,命他率六十万大军灭楚。王翦受命出发,反复要求胜利后要给他封地,要给他赏赐,部下皆不解其意。兵行于路王翦才说:秦王多疑,六十万大军乃秦倾之力,不去掉秦王疑心,出征始终要受牵制而成为后顾之忧。王翦入楚,长驱直入,迅速夺取陈以南地区。公元前二二四年到平舆大破楚军,至蕲(今安徽宿县东南)杀项燕。元前二二三年王翦兵破楚都城寿春,俘获王负刍,楚灭。王翦继续南征,平定楚国江南广大地区,降伏百越之君,置会稽郡。王翦凯旋归师,让蒙武向秦王交命,自己中途告老,回到封地美原。

王翦征楚前后三年,其子王贲受命攻辽东,俘获燕国逃亡的燕王喜,燕彻底灭亡,又攻代,俘代王嘉,代亡。元前二二一年,王贲自燕南下攻齐,入临淄,齐王田健投降,齐亡。战国七雄并存几百年的局面,终于在王翦王贲父子征战中取得统一。他们完成了秦王横扫六合的伟业,成为名载史册的一代军事家。王翦死后葬于富平县到贤镇聚贤村,陵园原来也古柏参天,荫翳蔽日,肃穆庄严,经过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遗迹被毁,令人惋惜。

章邯

章邯(公元前205年),字少荣。秦末大将。秦二世时任少府。

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受命率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刑徒及奴产子迎击陈胜起义军周文部,屡战屡胜,使秦廷得以苟延残喘。又陆续攻灭义军田臧等部于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直逼陈(今淮阳),迫陈胜遁走。后攻杀反秦武装首领魏咎、田儋、项梁,移师渡河(黄河)攻赵。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漳之战中再次被项羽击败而投降,随项羽入关,封雍王。楚汉战争中,章邯在汉王元年(前206)八月,与刘邦军屡战不利,退保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二年六月,城破自杀。

苏秦

苏秦,字季子,东周(公元前317年前)洛阳轩里人。他出身农民,少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游说术多年。后辞别老师,下山求取功名。

苏秦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他师从于鬼谷先生。第一次游说不被重用,后得周书发

奋研读,有所收获后,重新出游。 至秦,不被用。正好遇见燕昭王广招开下贤士,苏秦入燕,深受燕昭王信任。苏秦认为,燕国欲报强齐之仇,必须先向齐表示屈服顺从,将复仇的愿望掩饰,赢得振兴燕国所需的时间。其次,要鼓动齐国不断进攻其它国家,以防止齐国攻燕,并消耗其国力,为此,他劝说齐王伐宋,合纵攻秦。公元前285年,苏秦到齐国,挑拨齐赵关系,取得齐愍王的信任,被任为齐相,暗地却仍在为燕国谋划。齐愍王不明真相,依然任命苏秦率兵抗御燕军。齐燕之军交战时,苏秦有意使齐军失败,五万人死亡。他使齐国群臣不和,百姓离心,为乐毅五国联军攻破齐国奠定了基础。之后,苏秦又说服赵国联合韩、魏、齐、楚、燕攻打秦,赵国国君很高兴,赏给苏秦很多宝物。苏秦得到赵国的帮助,又到韩,游说韩宣王;到魏,游说魏襄王;至齐,游说齐宣王;又往楚,游说楚威王。诸侯都赞周苏秦之计划,于是六国达成联合的盟约,苏秦为纵约长,并任六国相。回到赵国后,赵王封他为武安君。秦知道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此后十五年,秦兵不敢图谋向函谷关内进攻。

苏秦说服魏国“合纵”,用的是激将法,魏国虽然是一弹丸之地,在六国中力量最弱,而苏秦却以他的口舌激发起了斗志,痛下决心,合纵抗秦。苏秦首先进言:“大王之地,地方千里,人民之众,车马之多,魏,天下之强国也。”此话让魏王树立了自信心,克服了恐秦心理。接着,指出事秦的危害:“事秦必先割地以效实,故兵未用而国已亏矣。”魏王听后,没有了自己的主张,于是,苏秦认为到了推出合纵主张的时候了:“大王诚能听臣,六国从亲,专心并力,则必无强秦之患。”魏王心被说动了,最后,苏秦以“事秦为天下笑”使魏王下定决心,投入合纵的行列。既然像魏国这样的弱国都被苏秦说服“决不事秦”,那些比魏更有实力的国家又哪肯轻易向强秦低头呢?就这样。合纵政策得以成功实施。

张仪

张仪,原本魏国人,为效忠秦国,以故土为进见之礼,“阴令秦伐魏”,遂成秦之名士。其威名远播四海,处乱世而有威名,诚不易也。战国名曰七雄,实际真正有实力可以称雄的,只有秦、楚、齐三国。于是齐国这颗砝码,无论加到秦、楚哪边,均可形成压倒对方的绝对优势。屈原当时主张联齐抗秦,而张仪做为秦之相国,赴楚的使命便是破坏这种联合。

公元前313年,张仪出使楚国,楚怀王迎为上宾。张仪说:大王如听臣之建议,断绝与齐国交往,秦王将以商于一带600里土地相让,并嫁秦王女为大王妾,从此秦楚两国可结为兄弟之国。对于这种空口说白话的许诺,智商低下的楚怀王高兴地接受了,授张仪为楚相,宣布与齐国绝交。然而秦之赔地却只有六里。一个堂堂大国之君,被小儿戏弄,楚王一怒之下,决定发兵攻秦。大臣陈轸反对曰:与其攻秦,不如回赠秦一座城池,与秦合力攻齐。这样,我们失地于秦,却可以由齐得以补偿。否则秦、齐两国攻我,势必损失。但楚怀王不听。丹阳一战,丧师八万,楚国失去汉中大片国土;再战,又输两城。被失败激怒的楚王向秦提出:愿以大片土地换张仪。张仪使楚被囚。上大夫靳尚出面说情:张仪不可杀,此人乃秦之重臣,秦王要救他,必以秦之美女相贿。楚王妾郑袖以妒忌出名,坚决拒绝秦美女来楚,不断给楚王吹枕边风,楚王允之,释放张仪,并依张仪所请,以大片土地送秦以结好。此时屈原出面说:大王原被张仪所骗,此次张仪前来,臣以为大王定会将其烹而死之,如今不杀也就罢了,怎能又相信他的邪说,这万万不可。不可救药的楚王听不进意见,将屈原流放。

“欺诈”从来都是贬义词。张仪就是凭了一欺一诈,取得了对楚国和其他列国外交上的胜利。“兵不厌诈”原是兵法致胜法宝,其实却源自政治,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千古一理。

审视春秋战国时期活跃于政治舞台的那些文人们,可以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朝秦暮楚,反复无常,出尔反尔,有奶就是娘。他们没有固定的思想、信念和主张,也没有一个固定的国家、君主。战国的士,是由原统治阶层中分离出来的一些有学问之人,他们失去原有的统治地位之后,只能以仕为业,自谋出路。战国时士人不断改换门庭的政治生存方式,人称“士无定主”。为捞个一官半职,常常采用一些见不得人的卑劣手段,人称之为利欲熏心之辈,蝇营狗苟之徒,岂不知,这竟是中国文人进入仕途的最早途径。“仕途坎坷”,是他们在饱尝艰辛之后的慨叹。余英时说:“士在先秦时是‘游士’”,若不游,谁知道你是谁呀!这种跑官既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也是一种不得已的立命方式。处乱世而不惊,能从容取得功名的文人,多半是这种有着政治特异功能的“游士”。

韩非子

韩非(约前280-前233)是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这些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加以陷害,韩非被迫服毒自杀。

韩非注意研究历史,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他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因此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他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

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物权》),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人主》)。为此,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韩非子.主道》);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显学》)。韩非还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韩非子.问田》),“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吕不韦

吕不韦,(?-公元前235年),战国末期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县城西南)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行政管理思想家。

吕不韦原为大商人,在赵国邯郸经商时,结识了在赵作人质的秦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认为得到此人是“奇货可居”,这样就开始了他的政治投机生涯。

吕不韦一方面用金钱帮助异人,为异人安排好生活,另一方面又到秦国游说,为异人争取得到继承王位的资格。当时,秦国在位的是秦孝文王,他的宠妻华阳夫人无子, 吕不韦通过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买通华阳夫人,立异人为太子。秦孝文王死后,异人得立,于公元前249年继位,称秦庄襄王。吕不韦政治投机成功了,异人感恩戴德,任吕不韦为相国(丞相),封为文信候。庄襄王死后,秦王政年幼继位(公元前246年),仍任吕为相国,称“仲父”,食邑有蓝田(今陕西蓝天县西)十二县,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宾客三千, 家僮万人。

在秦庄襄王时期和秦王政的前几年,吕不韦抱着“欲以并天下”的心愿,为秦的统一事业做出了贡献,但是随着秦王政年龄的增长,即将亲政,吕不韦意识到要发生相权和王权的矛盾,便从多方面做了应付的准备,终于在公元前238年(秦王政9年)秦王政举行加冠礼时,发生了武装叛乱。秦王政在追查这一事件的过程中,发现与吕不韦有牵连,罢免了吕的相国职务,下令将其迁往蜀地。吕不韦看到大势已去,自杀身亡。 战国时期,我国的社会经济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术思想得到解放,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墨先起,黄老继之,进而有名、法、岳、农各家,各执一端,争论不休。吕不韦生活在战国末期,却有着要求思想统一的倾向。所以吕不韦要门下客人,个个著其所闻,综合百家九流之说,畅论天地万物古今之事,最后汇编成书,名曰《吕氏春秋》。全书有八览、六论、十二纪等三个总题目,共一百六十篇,二十六卷,二十余万字。于公元前239年(秦王政8年)完成。这部书特别注重吸取儒道两家的学说,对法墨两家的观点往往采取批判的态度。 《吕氏春秋》是中国古代杂家的代表作,说它是“杂家”,因为它是“诸子之位兼有之”,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调和了儒、道、法的思想观点。吕不韦主编《吕氏春秋》的目的,是为秦朝统一天下进行理论论证的。这是在韩非之前进行的一种统一思想的试验,结果失败了。但是,作为《吕氏春秋》的历史任务, 并不是结束于先秦,而在于启开两汉

虽然我们无法避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难题,积极寻找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云律目网希望栾姓来历?,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