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谈论职场与个人发展的议题时,有一个观念必须明确:奋斗绝不是用人单位规避法定责任的挡箭牌。奋斗,本质上是个体为了追求职业成长和生活质量所付出的努力。它代表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个人价值的不断追寻。然而,这绝不意味着员工应当承受不公待遇或放弃应有的权益。用人单位作为劳动关系的另一方,必须依法履行其责任,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奋斗不应成为掩盖这些基本事实的借口。

为什么说奋斗不是用人单位规避法定责任的挡箭牌? (一)

为什么说奋斗不是用人单位规避法定责任的挡箭牌?

优质回答打着奋斗的旗号,实施剥削压榨的事实,这是一种欺骗行为。既然已经拆穿了这类企业的谎言,看到他们骗子的行径,那就应该要有治理、惩罚他们的方式才对,不应该单单由劳动者自己去反抗或争取,作为拥有权利的管理者,也应该主动作为才是!

近期,一些行业、企业超时加班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26日,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两部门”)联合向社会公开发布《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第二批)》(共10个)。

近来饱受争议的“996”(指“工作时间为早9时至晚9时,每周工作6天”)被两部门明确否定。两部门通过其中一宗典型案例明确:“996”严重违反法律关于延长工作时间上限的规定,相关公司规章制度应认定为无效。

“996”工作制严重违反法律规定

两部门公布的第一宗典型案例显示,张某于2020年6月入职某快递公司,双方订立的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为3个月,试用期月工资为8000元,工作时间执行某快递公司规章制度相关规定。某快递公司规章制度规定,工作时间为早9时至晚9时,每周工作6天。

2个月后,张某以工作时间严重超过法律规定上限为由拒绝超时加班安排,公司即以张某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张某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简称“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裁决某快递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8000元。

仲裁委员会裁决某快递公司支付张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8000元(裁决为终局裁决)。仲裁委员会将案件情况通报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对某快递公司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责令其改正,给予警告。

内容参考

连签两次劳动合同后单位不续签,是赔N还是2N? (二)

优质回答2024年4月30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第四批劳动争议典型案例。案例二《张某与某公交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案》,明确指出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用人单位无权拒绝续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基本案情中,张某与某公交公司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第二次合同期限至2020年7月31日。2020年6月,某公交公司通知续订劳动合同。然而,张某投诉公司不按规定配发口罩,某公交公司即通知劳动合同到期终止,要求办理离职手续并交接工作。此后,张某多次要求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某公交公司于2020年7月通知终止合同,支付经济补偿。张某对此提起仲裁和诉讼,要求某公交公司自2020年8月1日起依法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审理法院认为,张某与某公交公司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张某未违反法定解约情形,符合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件,某公交公司应依法续订。法院判决某公交公司与张某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案例强调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强制缔约制度旨在解决劳动合同短期化问题,保障劳动者就业权。该制度限制了合同自由和意思自治,但目的是实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实质平等。判决显示,劳动者投诉不属于解约情形,只要符合续订条件,就有单方选择权,用人单位不得拒绝。法院判决符合立法目的,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结论是,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到期后,若未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只能接受员工续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要求。否则,员工有权主张违法终止劳动合同赔偿金,或要求仲裁委或法院强制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996被正式定为违法,你还会996吗? (三)

优质回答01、官宣:996被定为违法

就在8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开发布了《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

里面明确了: “996”严重违反法律关于延长工作时间上限的规定,相关公司规章制度应认定为无效。

从此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因拒绝996而被老板“炒鱿鱼”了。

我们先来看看996是什么意思。

996工作制,是指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中午和傍晚各留出1个小时吃饭和休息。每天工作总计10小时,而且一周要工作6天。

如果996还能让人忍受,007简直就是丧心病狂。

007工作制,指上班时间从0点到0点,一周7天,即7天24小时工作制。

007完全没有自己的休息时间,每天吃住在公司,24小时在工作或待命。

02、企业当初为什么会实行996?

996和007工作制常见于互联网行业,这几年甚是流行,也让众多打工人很无奈。

为什么996被众多企业奉行?我觉得这 既有企业不停洗脑的原因,也有现在职场“内卷”过于严重的原因。

996本质是老板为了降低人力成本,以各种方式让员工接受自愿加班,美名其曰企业文化,以至于996逐渐演变成一种潜规则。

如果有哪个员工不愿加班,不愿996,就会给领导一种“不求上进、没有奋斗精神”的感觉。

我们来看看企业上位者是如何洗脑的。

马云曾说:“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

“如果你热爱这份工作,其实12个小时不算太长。”

多数职场人就是被类似这样的话一步一步洗脑的。

当这家公司别的员工都在996时,如果有一个人不合群,这人的出路似乎只有一条,那就是离职。可能是主动,也可能是被动,反正是没法工作下去了。

离职容易,马上会有人去填充这个职位,对于老板来说,没有任何损失。

惨的可能是离职的员工,一边不能马上找到合适的工作,没有收入来源;一边要付房租房贷,要养家养小孩。

想通了这点,哪怕再不愿意996,也要在领导和老板面前做出自己完全没问题的假象,每天沉浸在工作中。

03、除了老板,没人愿意996

你以为996只是剥夺了员工的休息时间吗?不! 996更严重的危害在于剥夺了员工的自由和身心健康。

为了这份工作,不能好好陪家人吃顿饭,更没时间陪孩子去趟游乐园。

长时间的加班,身体和大脑得不到休息。这几年过劳猝死的事件频频发生。

2016年6月29日晚,34岁的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在北京地铁6号线呼家楼站站台上突然晕倒离世。其友人介绍,金波平时工作很拼,经常熬夜。

2020年12月29日凌晨一点半,互联网公司某DD旗下员工张女士,下班回家路上猝死,年仅23岁。她在社交平台上的最后签名,是“为公司夺边疆”。又是一个因工作把命拼掉的惨剧。

对于打工人来说,工作是谋生的手段。而996,只是为了保住手里的这份工作。

所以,除了老板,没有哪个打工人会喜欢996,更谈不上能做996就是一种福气。

如果是我,我肯定不喜欢996工作制,就像我现在的工作就挺好,每天8小时,每周5天班。

剩下的时间,我可以好好地做顿饭,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静下心来,看看自己喜欢的书。如果愿意,写写文章,赚点外快。

“ 生活需要工作,但生活从来不只有工作。 ”

这次国家把996正式定性为违法,我觉得,这才真的是打工人的福气!

重磅! 最高法院发布4件涉劳动用工典型案: 补缴社保、超48小时工亡、见义勇为、劳动权益 。 (四)

优质回答最高法院发布劳动用工新典范:司法护航劳动者权益 2023年8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重磅发布四起劳动用工领域的典型案例,深度揭示了司法在保障劳动者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关键作用。

案例一:见义勇为的补偿

在王某某与某热电公司的纠纷中,王某某为救同事陈某某英勇牺牲,最高法认定其行为属于见义勇为。法院判决热电公司赔偿4万余元,表彰了舍己为人、友善互助的道德精神,彰显了司法对这种高尚行为的肯定和激励。 案例二:劳动者健康权的守护

罗某1与某环卫公司的纠纷中,环卫公司在罗某2病情未愈时强制遣送,导致其病情恶化。法院判决环卫公司承担侵权责任,强调了对劳动者健康权益的高度重视,提醒企业应尊重并保障每一位员工的身心健康。 案例三:社保补缴与权益维护

张某某与某清洁有限公司的案例中,张某某主张补缴社保后要求返还,法院支持了原告,判决雇主返还5万余元。这凸显了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社保的法定责任,同时也减轻了劳动者在维权过程中的困扰,实现了法律与社会公正的双重目标。 案例四:工伤认定的新视角

戴某某在脱贫攻坚中去世后捐献器官,引发工伤认定争议。法院明确指出,工伤认定应以脑死亡为准,而非仅仅依据抢救无效后的48小时。这体现了司法对公正、公平原则的坚持,以及对捐献者善举的尊重。 在临沧市住建局与人社局的上诉中,法院撤销了原《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要求重新作出判断。这一决定维护了法律的权威,也彰显了法律对于公民敬业奉献精神的支持。

这些案例不仅具有法律意义,更是社会价值的体现,它们告诉我们,劳动权益的保护不仅关乎个体,更关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法治的力量,正在这些生动的案例中,深入人心,激发更多公民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

虽然生活经常设置难关给我们,但是让人生不都是这样嘛?一级级的打怪升级,你现在所面临的就是你要打的怪兽,等你打赢,你就升级了。所以遇到问题不要气馁。如需了解更多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典型案例上海劳动争议的信息,欢迎点击云律目网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