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是干什么的 (一)

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是干什么的

贡献者回答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的职责:

1、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

2、受理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举报、投诉;

3、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

4、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

一、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的事项有哪些

(1)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

(3)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

(4)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

(5)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6)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

(7)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

(8)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遵守国家有关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规定的情况;

(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保障监察事项。

二、劳动监察大队受理范围:

(1)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发生在2年内的;

(2)有明确的被投诉用人单位,且投诉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被投诉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所造成的;

(3)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并由受理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

(4)涉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投诉,实行“归口管理、属地管辖、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筑、交通、水利等行业,分别由所在行业的主管部门管辖。

三、在实行劳动监察需要提供的材料:

(1)进行投诉的当事人提供相应的书面投诉材料,并且在材料当中还要写清楚以下的这些事项:进行投诉的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还有职业是什么,住在哪里以及个人的联系方式等等。对于被投诉的用人单位这一方要写清楚被投诉用人单位的名称,还有地址在哪里,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是谁以及主要的负责人的个人信息。

(2)在提交的书面材料当中,还要写清楚劳动保证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具体事实,过程。以及投诉的请求事项。

法律依据: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第十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

(二)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

(三)受理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举报、投诉;

(四)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

劳动监察大队受理范围 (二)

贡献者回答劳动监察大队的受理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劳动者投诉:

劳动报酬问题:如工资拖欠、克扣等。用人单位侵权问题:如违法解雇、不签订劳动合同等。

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监督:

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监督:

劳动合同的签订与履行:确保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履行合同义务。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监督:

确保用人单位不雇佣童工。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权益保护监督:

保护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合法权益:如禁止从事危险劳动、保障特殊劳动条件等。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监督:

确保用人单位遵守法定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

工资支付和最低工资标准监督:

监督用人单位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并确保工资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社会保险及缴纳费用监督:

监督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

职业介绍和培训机构遵守相关规定监督:

确保职业介绍和培训机构依法经营,不侵害劳动者权益。

总结:劳动监察大队的受理范围广泛,涵盖了劳动关系的各个环节,旨在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如遇相关问题,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大队寻求帮助。

劳动监察大队有用吗 (三)

贡献者回答劳动监察大队是有用的。劳动监察大队可以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可以检查用人单位的守法情况;以及可以受理对劳动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等。

劳动监察大队受理范围有哪些

1、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发生在2年内的;

2、有明确的被投诉用人单位,且投诉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被投诉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所造成的;

3、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并由受理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

法律依据

《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第十八条 对符合下列条件的投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投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依法受理,并于受理之日立案查处:

(一)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发生在2年内的;

(二)有明确的被投诉用人单位,且投诉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被投诉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所造成的;

(三)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并由受理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

对不符合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投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投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通知投诉人。

对不符合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投诉,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应当告知投诉人补正投诉材料。

对不符合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投诉,即对不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的投诉,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应当告诉投诉人;对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但不属于受理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的投诉,应当告知投诉人向有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

所需材料

投诉人需提供书面投诉材料,并载明下列事项:

1、投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住所和联系方式,被投诉用人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2、劳动保障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实和投诉请求事项。

处理程序

劳动监察机构通过日常巡查、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等形式发现违法行为→按照属权限范围立案审批→调查取证→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法予以处罚;违法事实不存在或情节轻微且已改正,不予处罚→告知当事人陈述、申辩和听证权利→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举行听证会→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

劳动监察大队受理范围是什么 (四)

贡献者回答劳动监察大队受理范围主要依据几项原则:

1. 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需发生在过去的两年内。

2. 投诉必须有明确的被投诉对象,且投诉人认为其合法权益受损是由于被投诉单位的违法行为导致的。

3. 违法行为需属于劳动保障监察的职权范围,并且由受理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来管辖。

4. 特别针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投诉,采取“归口管理、属地管辖、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筑、交通、水利等行业分别由相应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具体来说,劳动监察大队关注的是用人单位是否遵守了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特别是涉及到员工工资、工作时间、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益保护。对于那些发生在两年前的违规行为,劳动监察大队可能会不予受理。同时,劳动监察大队会确认投诉对象明确,投诉者的权益受损与被投诉单位的违法行为直接相关,才能正式立案调查。

此外,对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情况,劳动监察大队会依据“归口管理、属地管辖、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处理。例如,建筑行业的欠薪问题由建设部门负责,交通行业的欠薪问题由交通部门负责,以此类推。这样的处理方式确保了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劳动监察大队在处理投诉时,不仅会调查和纠正被投诉单位的违法行为,还会为投诉人提供法律咨询和指导他们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劳动监察大队也会定期发布相关信息,提醒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预防和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

总之,劳动监察大队的受理范围涵盖了广泛的劳动保障领域,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劳动监察大队的受理范围是什么,劳动监察大队有哪些受理范围? (五)

贡献者回答劳动监察大队的受理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时间范围: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发生在2年内的。投诉条件:有明确的被投诉用人单位,且投诉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由被投诉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所造成的。管辖范围: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并由受理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

此外,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相关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时,会履行包括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以及受理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举报、投诉等职责,并依法纠正和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

从上文内容中,大家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劳动监察大队的信息。了解完这些知识和信息,云律目网希望你能更进一步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