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的犯罪构成

正常人类的身份与共同犯罪的犯罪构成
在人类社会中,身份是个体存在的基本属性,它不仅是自我认知的基石,更是社会关系的纽带。而当这种身份被用于非法目的,尤其是在共同犯罪中,其带来的后果尤为严重。共同犯罪作为刑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犯罪构成要件的明确界定,对于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共同犯罪的基本概念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共同故意犯罪的情形。这一定义概括了共同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主体为二人,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有共同的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共同犯罪的成立,要求同时具备主体、客观和主观三个方面的要件。
二、共同犯罪的主体要件
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 量的规定性: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两个的人。如果一个人单独实施犯罪行为,则不构成共同犯罪。
2. 质的规定性: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两个达到了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在我国刑法中,只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才能成为犯罪主体。对于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除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等8种罪行外,不承担刑事责任。而对于精神病人等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同样不能成为共同犯罪的主体。
3. 特殊身份的要求:在某些犯罪中,要求行为人具有特殊身份。例如,贪污罪的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但非国家工作人员可以与国家工作人员一起构成贪污罪的共同犯罪。
三、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
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两人必须具有共同犯罪行为。这种行为是指各犯罪人的行为都指向同一犯罪,彼此联系、互相配合,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1. 行为的共同性: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必须达到犯罪的程度,并且彼此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共同犯罪行为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共同的作为、共同的不作为,或者是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
2. 行为的分工:在共同犯罪中,各行为人之间可能存在行为分工。例如,一部分人实施暴力行为,一部分人实施获取财物的行为。这种分工不影响共同犯罪的成立。
四、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
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两个的行为人具有共同犯罪故意。这种故意是指各行为人明知自己与他人共同实施犯罪会造成某种危害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明白了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的一些关键内容,希望能够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丝便捷,倘若你要认识和深入了解其他内容,可以点击云律目网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