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车辆撞人后肇事逃逸怎么处理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车辆撞人后肇事逃逸怎么处理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及撞人后逃逸的法律责任与处理

一、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律责任

法律条款与处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将受到严厉的刑事处罚,即处七年有期徒刑。这里的“因逃逸致人死亡”指的是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的情形。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否则不构成此罪。

不同情形的处理

具体而言,处理此类案件时会根据不同情况有所区别。例如,如果行为人肇事后,被害人当场死亡,行为人明知被害人已死亡而逃逸,虽然存在逃逸行为,但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没有因果关系,此时将按交通肇事罪定罪,并考虑逃逸的恶劣情节处以相应刑罚。而若逃逸途中再次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则可能构成两起交通肇事罪,甚至可能转化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二、车辆撞人后肇事逃逸的处理

行政与刑事处罚

对于车辆撞人后肇事逃逸的行为,如果尚未构成犯罪,交管部门将给予行政处罚,包括罚款二百元到二千元,可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同时吊销驾照且终身禁考。若构成犯罪,则按刑法规定进行刑事处罚,肇事后逃逸或情节恶劣的,将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民事赔偿责任

此外,逃逸者还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因事故造成的损失。受害者可向逃逸者索赔,若逃逸车辆投保了交强险,还可向保险公司申请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进行赔偿。逃逸行为不仅会导致法律处罚,还会给逃逸者带来信用污点,影响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三、总结与建议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及撞人后逃逸的行为严重危害了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法律对此类行为予以严惩。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和社会公正,受害者应及时报警,配合交警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并保留好相关证据以便索赔。同时,对于肇事者而言,逃避法律追究只会加重后果,主动投案自首并积极赔偿受害者损失,才是争取轻判的正确途径。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交通安全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

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看完本文,小编觉得你已经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相信你能很好的处理它。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未解决,可以看看云律目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