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卫过当怎么判 (一)

防卫过当怎么判

根据《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中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法律责任。

而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防卫过当本身不是独立的罪名,对防卫过当应根据防卫人主观上的罪过形式及客观上造成的具体危害结果来确定罪名。

从司法实践来看,防卫过当行为触犯的罪名主要有(间接)故意杀人罪、过失致死罪、(间接)故意伤害罪和过失重伤罪。

对于防卫行为虽然造成不应有的重大损害,但客观事实能够证明防卫人主观上确实不具有故意,也不具有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属于意外事件,不应负刑事责任。

防卫过当致死如何量刑 (二)

因防卫行为过度导致他人伤亡时,通常应认定为过失杀人罪量刑,基准刑为3至7年有期徒刑;

若情节轻微,则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但若被判定合理防卫,即便造成对方死亡亦无需承担任何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防卫过当致死会判刑吗 (三)

正当防卫即为了防止国家、社会公益、个人或他人生命权、财产权等受到持续中的非法侵害,采用阻止违法行为并给予对方实际损害的防御措施。

在正当防卫中因意外导致对方死亡,只要抗击力度未超出合理范围从而导致严重后果,便被视为合法行为,无需承担法律责任;

反之,若针对正在进行的谋杀、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威胁到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实施防卫行为,无论是否导致加害者死亡,都不能视为防卫过度,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防卫过当致死如何判刑 (四)

防卫过当只是一术语,不应作为独立罪名看待。

实际上,其罪名的确定取决于防卫者的主观心态与实际损害后果。

从实践经验观察,防卫过当常引发(间接)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间接)故意伤害罪以及过失致人重伤罪等多种犯罪类型。

若被判定为故意杀人罪,依照法律规定将面临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有期徒刑的惩罚。

然而,根据我国刑法第20条第2款,对于防卫过当致犯罪成立者,“应当减轻或者免于刑事责任”。

具体的罚款方式需要结合多个因素,如防卫目的、过当度、罪行形态及其维护权益的性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对于防卫过当致死,看完本文,小编觉得你已经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相信你能很好的处理它。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未解决,可以看看云律目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