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毒蕈中毒 (一)

最佳答案我国有可食蕈类约300种,其中包含80多种毒蕈,且约有10种毒蕈含有剧毒毒素。误食毒蕈是导致中毒的主要原因,多在高温多雨的季节发生。
毒素与中毒特征方面,一种毒蕈可能含有多种毒素,而多种毒蕈也可能含有一种毒素。毒素的产生和含量会受环境影响。中毒程度与毒蕈种类、摄入量、加工方法及个体差异有关。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可分为四种:
1. 胃肠炎型:可能由类树脂物质、胍啶或毒蕈酸等毒素引起。潜伏期从10分钟到6小时不等,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此型预后良好。
2. 神经精神型:中毒毒素包括毒蝇碱、蟾蜍素和幻觉原等。潜伏期为6到12小时,症状包括除胃肠炎外的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制,还可能伴随多汗、流涎、脉缓、瞳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
3. 溶血型:由鹿蕈素、马鞍蕈毒等毒素引起,潜伏期为6到12小时。除了急性胃肠炎的症状,还可能出现贫血、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死亡。
4. 肝肾损害型:由毒伞七肽、毒伞十肽等毒素引起,毒素耐热、耐干燥,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毒素损害肝细胞核和肝细胞内质网,对肾也有损害。潜伏期为6小时到数天,病程较长,分为六个阶段: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恢复期。此型中毒病情凶险,如不及时积极治疗,病死率极高。
在治疗方面,早期应使用催吐、导泻等措施排出毒物,同时可使用二巯基丁二酸钠等巯基药物进行解毒,并采取保肝疗法和其他对症治疗。
预防方面,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毒蕈的识别能力,避免误食。
扩展资料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是指误食有毒动植物或食用方法不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包括:①有毒动物组织中毒,如河豚鱼、贝类、动物甲状腺及肝脏等;②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覃、木薯、四季豆、发芽马铃薯、山大茴及鲜黄花菜等。
毒蕈毒蕈中毒类型 (二)
最佳答案全球已知的毒蕈种类大约有100多种,我国发现的毒蕈种类约80余种。各种毒蕈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临床表现也各异。根据各种毒蕈中毒的主要表现,大致分为四类: 1. 胃肠炎型中毒:由毒粉褶菌、毒红菇、虎斑蘑、红网牛肝菌及墨汁鬼伞等毒蕈引起,潜伏期约1/2~6小时,主要症状为剧烈腹泻、腹痛等。治疗通常为对症处理,死亡率低。
2. 神经精神型中毒:由毒蝇伞、豹斑毒伞等毒蕈引起,毒素类似乙酰胆碱。潜伏期约1~6小时,除肠胃炎症状外,还有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多汗、流涎、流泪、脉搏缓慢、瞳孔缩小等。使用阿托品类药物治疗效果佳。少数严重病例可能有谵妄、幻觉、呼吸抑制等表现,个别人可能因此死亡。
3. 其他类型中毒:由角鳞灰伞菌、臭黄菇等引起,除肠胃炎症状外,可能伴有头晕、精神错乱、昏睡等症状。即使不治疗,1~2天亦可康复,死亡率低。
4. 溶血型中毒:由鹿花蕈等引起,毒素为鹿花蕈素。潜伏期6~12小时,症状包括溶血、贫血、肝脾肿大等,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如头痛等症状。治疗多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输血为主,死亡率不高。
5. 中毒性肝炎型中毒:由毒伞、白毒伞、鳞柄毒伞等引起,毒素包括毒伞毒素及鬼笔毒素。鬼笔毒素快速作用于肝脏,毒伞毒素作用较慢但毒性大,能直接作用于细胞核,抑制RNA聚合酶,并显著减少肝糖元。此型中毒病情凶险,死亡率高,临床经过可分为6期,包括潜伏期、肠胃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和恢复期。有些病例呈暴发型经过,潜伏期后1~2日突然死亡。
毒蕈中毒临床表现多样,但通常起病时有吐泻症状。如未注意询问食蕈史,易被误诊为肠胃炎、菌痢或一般食物中毒。遇到此类症状的病人,尤其是在夏秋季节出现一户或数户同时发病时,应考虑毒蕈中毒的可能性。结合食用野蕈史及临床症状,诊断通常不难。若能从现场觅得鲜蕈加以鉴定,或用以饲养动物证实其毒性,诊断将更准确。
扩展资料
蕈,即大型菌类,尤指蘑菇类。有毒的大型菌类称毒蕈。亦称毒菌。毒蕈(dúxùn)即俗语“毒蘑菇”。图为致命白毒伞。
食物中毒的症状及处理 (三)
最佳答案食物中毒主要是吃进有毒物质或变质食物造成的急性疾病,在急性中毒事件中占主要地位。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者还可出现肢体无力、神经麻木,甚至休克昏迷等。因此,如果出现食物中毒,应立即就医治疗。
一、症状特点
1、食物中毒的症状大多数表现为潜伏期短,一般在几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可呈“爆发性”就医;
2、临床症状相似,多以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
3、有摄入不洁食物或有毒食物史;
4、一般不具传染性,发病曲线具有骤升骤降的特点;
5、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节多发细菌或毒性食物造成的食物中毒,如毒蘑菇、不洁海鲜等。秋冬季节多发肉类食品相关的中毒,如肉毒素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等。
二、处理
1、催吐治疗:主要包括洗胃和导泻,多在食物中毒的早期进行。这些方法可以尽快排出体内未吸收的毒物,但如果患者已经有剧烈的呕吐和腹泻症状,通常可不必再执行催吐、洗胃和导泻,以免造成进一步的体液丢失,加重病情,增加痛苦;
2、补充液体:食物中毒的患者通常会由于剧烈的呕吐和腹泻,造成机体失水、失电解质甚至引起酸中毒和休克。所以应该给患者多喝盐水、葡萄糖、电解质口服液,严重的患者可以通过静脉通路补充葡萄糖、生理盐水和电解质;
3、药物治疗:肠胃型食物中毒大多可使用抗生素来控制病原菌感染;神经型食物中毒可使用抗毒素血清来进行治疗;如果有抽搐或者惊厥症状,可以使用解痉药或抗惊厥药治疗;
4、其他治疗: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需要帮助通气,常见的如机械通气支持治疗;如果有呼吸心跳停止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该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虾仁粥、清汤面等,避免吃一些油腻、辛辣的食物,如炸鸡、辣椒等,以免给肠胃造成过多负担,影响恢复。
神经型食物中毒的治疗 (四)
最佳答案1.对症治疗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患者于食后4小时内可用碳酸氢纳或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服泻剂并作清洁灌肠,以破坏胃肠内吸收的毒素。吞咽困难者宜用鼻饲及静脉输液。呼吸困难者吸氧,及早气管切开,人工呼吸。还应根据病情给予强心剂及防治机遇性细菌感染等措施2.抗毒素治疗及早应用多价抗毒血清(A、B、E型),对本病有特效,必须在起病后24小时内或瘫痪发生前注射最为有效,静脉或肌内注射(或先做皮肤敏感实验,过敏者先行脱敏处理),必要时6小时后重复给予同样剂量1次。在病菌型别已确定者,应注射同型抗毒素。病程已过2天者,抗毒素效果较差,但应继续注射,以中和血中残存毒素。
食物中毒和急性肠胃炎的区别 (五)
最佳答案食物中毒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分为胃肠型食物中毒和神经型食物中毒两种类型,其中大部分病人都属于胃肠型食物中毒。胃肠型食物中毒的症状就是急性胃肠炎,所以,食物中毒可以引起急性胃肠炎,还有其他的原因也可以引起急性胃肠炎,比如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阿司匹林,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酗酒,食物过敏,寄生虫感染,如阿米巴等。总而言之性胃肠炎和食物中毒的区别就是:食物中毒属于疾病的病因性胃肠炎属于疾病的临床表现,大部分食物中毒临床表现都是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只是造成急性胃肠炎的其中一个原因。
生活中的难题,我们要相信自己可以解决,看完本文,相信你对 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它应该怎么处理。如果你还想了解神经型食物中毒吃什么药的其他信息,可以点击云律目网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