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帮信罪不起诉的条件
- 2、帮信罪十种不起诉,帮信罪十种不起诉情形
- 3、帮信罪不起诉的情况都有哪几种?
- 4、帮信罪什么条件下可以不起诉
本文提供了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帮信罪不起诉的条件 (一)

优质回答在我国,对于帮信罪的不起诉,主要参照《刑事诉讼法》中关于不起诉的规定。在一般情况下,以下几种情况可能会被考虑为不起诉的条件:
1.行为人自首: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主动向司法机关自首,说明了自己的罪行,这可能会被视为不起诉的条件之一。需要注意的是,自首并不一定会导致不起诉,这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2.作为帮助犯罪的行为,其帮助的行为并未实际导致犯罪的发生或者结果的严重化
3.对于犯罪的帮助行为,其行为人的主观恶性不大,比如被误导或者无意中帮助了犯罪行为。
4.行为人有其他显著的悔罪表现,或者有其他的法定、酌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形。犯罪嫌疑人涉嫌帮信罪不起诉需要满足不起诉的条件,不起诉的条件包括犯罪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犯罪已过追诉时效的等。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需要的时间是一个月左右。
帮信罪十种不起诉,帮信罪十种不起诉情形 (二)
优质回答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犯罪活动也日渐猖獗。其中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简称“帮信罪”)是一种常见的犯罪类型。帮信罪是指自然人或者单位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在法律实务中,帮信罪有不起诉的情形,那么,帮信罪十种不起诉情形是什么?
帮信罪十种不起诉情形
1. 犯罪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2.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
3.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犯罪时不满 18 周岁,或者在案件起诉、审判时已满 75 周岁的。
4. 被害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有证据证明,但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已经作出不追究刑事责任决定的。
5.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6. 已被依法宣告无罪的。
7. 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
8.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
9.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罪认罚的。
10.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自首、立功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帮信罪不起诉情形法律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的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这也是帮信罪不起诉的重要法律依据之一。
在实践中,帮信罪的不起诉情形需要根据具体案情进行分析判断。例如,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可以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又如,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犯罪时不满 18 周岁,或者在案件起诉、审判时已满 75 周岁的,可以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帮信罪的法定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但是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特别严重情节的,也可以判处三年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此,在判断帮信罪的不起诉情形时,需要综合考虑犯罪情节、危害后果等因素,而不能仅仅依据法定刑进行判断。
相关案例
案例 1:王某涉嫌帮信罪一案
王某在他人的介绍下,将自己的银行卡提供给他人用于接收赃款,并获得了一定的报酬。案发后,公安机关以王某涉嫌帮信罪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辩护律师认为,王某虽然提供了银行卡,但是并没有参与上游犯罪,也没有与上游犯罪分子共谋,其行为不构成帮信罪。此外,王某在案发前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具有自首情节。检察机关经审查认为,王某的行为虽然不构成帮信罪,但是其行为已经违反了国家有关信用卡管理的规定,构成妨害信用卡管理罪。鉴于王某具有自首情节,犯罪情节轻微,依法作出了不起诉决定。
案例 2:李某涉嫌帮信罪一案
李某在某网络平台上开设了一个网店,用于销售游戏点卡等虚拟物品。某日,李某的网店接到了一笔大额订单,买家要求李某将虚拟物品的充值码发送到一个陌生的手机号码上李某觉得这笔订单有些可疑,但是由于利益驱动,还是按照买家的要求发送了充值码。不久后,李某发现这个买家使用的是一个非法的支付平台,该平台的资金来源可能涉及犯罪。公安机关以李某涉嫌帮信罪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辩护律师认为,李某虽然知道这个买家使用的是非法支付平台,但是并没有与买家共谋,也没有参与上游犯罪,其行为不构成帮信罪。此外,李某在案发前主动关闭了自己的网店,并将违法所得全部退还给被害人,具有悔罪表现。检察机关经审查认为,李某的行为虽然不构成帮信罪,但是其行为已经违反了国家有关支付结算的规定,构成非法经营罪。鉴于李某具有悔罪表现,犯罪情节轻微,依法作出了不起诉决定。
案例 3:赵某涉嫌帮信罪一案
赵某是一名大学生,为了赚取生活费,将自己的银行卡提供给他人用于接收赃款,并获得了一定的报酬。案发后,公安机关以赵某涉嫌帮信罪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辩护律师认为,赵某是初犯,没有前科劣迹,主观恶性较小,其行为虽然构成帮信罪,但是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此外,赵某在案发后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具有自首情节。检察机关经审查认为,赵某的行为虽然构成帮信罪,但是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且具有自首情节,依法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检察机关决定对赵某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
结语
帮信罪是近年来常见的一种刑事犯罪,由于其涉及到网络安全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因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处理帮信罪案件时,需要充分考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主观恶性、犯罪情节、危害后果等因素,依法作出公正合理的处理决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的帮信罪案件,可以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给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同时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帮信罪不起诉的情况都有哪几种? (三)
优质回答帮信罪不起诉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法定不起诉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存疑不起诉 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如果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三、酌定不起诉 犯罪嫌疑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经受过刑事处罚的; 犯罪嫌疑人又聋又哑,或者是盲人的; 犯罪嫌疑人因防卫过当或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不应有危害而犯罪的; 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终止或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 被胁迫诱骗参加犯罪的; 犯罪嫌疑人自首或自首后立功的; 犯罪轻微又自首的或犯罪较重而有立功表现的。
帮信罪什么条件下可以不起诉 (四)
优质回答1、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3、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涉案金额不够,不构成犯罪,不起诉
根据法律规定,是否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要看帮助对象的人数,支付结算金额,非法获利等各个方面。如果支付结算金额没有达到200000元,那就有可能不构成犯罪。
非法获利没有达到10000元,不构成犯罪,不起诉
虽然实施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但非法获利非常少,没有达到10000元,其他构罪标准也没有达到,那就有可能不构成犯罪。
只帮助一人支付结算,不起诉
根据法律规定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帮助对象要有3个,个人和单位都可以,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数量,则不构成犯罪。
支付结算的款项是否是犯罪所得证据不足,不起诉
很多情况下,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支付结算金额多达几十万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元,一旦案发,嫌疑人和家属一般都吓懵了,觉得自己肯定犯下了滔天大罪,凶多吉少,肯定要被判刑了。但是,只要支付结算的金额没有足够的证据证实是赃款,金额再大,也能不起诉,最终无罪。
主观上不明知他人实施信息网络犯罪,客观上没有帮助行为,不起诉
我国的刑法规定,只有主观上明知上线实施了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客观上实施了帮助犯罪行为,才能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反之,如果嫌疑人实施了帮助行为,但实际上对于上线的犯罪行为不明知,则不能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起诉
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需要查清案件的犯罪事实,比如被帮助的对象,支付结算的资金,犯罪的方式手段,非法获利的具体金额,各个嫌疑人证人的供述能够互相印证,否则,就属于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能指控构成犯罪。
共同犯罪中起次要和辅助作,系从犯,不起诉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即使构成犯罪,如果属于犯罪情节轻微,危害性不大,也可以不予刑事处罚。如果在共同犯罪中只起次要和辅助作,被认定为从犯,依法可以从轻减轻处罚。
退赔了受害人损失,取得谅解,不起诉
每一起诈骗网络犯罪,都有受害人遭受巨大的财产损失。在案件事实清楚情况下,可以将取得被害人的谅解作为突破口,而要取得谅解,最好的办法就是真心赔偿受害人的财产损失,表明自己认罪悔罪的态度,以取得办案机关的从轻处罚。
赔偿并取得谅解,不起诉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三庭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关于深入推进“断卡”行动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如果涉案人员是在校大学生,又系初犯偶犯,积极赔偿受害人损失并取得谅解,认罪认罚,则可以从轻减轻免除处罚。
民营企业家,退缴违法所得,不起诉
这两年,在民营企业家涉嫌犯罪这一块,出台了一些少捕慎诉的政策,毕竟保经济保就业保民生显得非常重要。如果不是非常严重的犯罪,比如是经济犯罪,完全有可能先取保候审,再不起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二条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帮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为三个对象提供帮助的;
(二)支付结算金额二十万元的;
(三)以投放广告等方式提供资金五万元的;
(四)违法所得一万元的;
(五)二年内曾因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受过行政处罚,又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
(六)被帮助对象实施的犯罪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确因客观条件限制无法查证被帮助对象是否达到犯罪的程度,但相关数额总计达到前款第二项至第四项规定标准五倍,或者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应当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被帮助对象实施的犯罪行为可以确认,但尚未到案、尚未依法裁判或者因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等原因依法未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影响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认定。
第十四条 单位实施本解释规定的犯罪的,依照本解释规定的相应自然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定罪处罚,并对单位判处罚金。
第十五条 综合考虑社会危害程度、认罪悔罪态度等情节,认为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以犯罪论处。
第十六条 多次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构成犯罪,依法应当追诉的,或者二年内多次实施前述行为未经处理的,数量或者数额累计计算。
从上文,大家可以得知关于帮信罪如何不被起诉的一些信息,相信看完本文的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云律目网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