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的条件和特殊条款

正当防卫的条件
正当防卫是指在面临不法侵害时,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权利及其他权利,所采取的必要的防卫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构成正当防卫需要满足以下五个条件:
首先,是起因条件,必须存在现实、客观的不法侵害。这种不法侵害可以是针对人身的,如故意伤害、杀人、抢劫、强奸等,也可以是针对财产的,如盗窃、抢夺等。不法侵害的存在是正当防卫的前提。
其次,是时间条件,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这意味着防卫行为不能提前进行,也不能在不法侵害结束后进行。只有当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才能实施正当防卫。
再次,是主观条件,防卫人必须具有制止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这种意图必须是出于保护合法权益的目的,而非报复或故意伤害。如果防卫人的行为是出于报复或故意伤害的目的,那么这种行为就不构成正当防卫。
此外,是对象条件,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施。这意味着防卫人不能对无关的第三者实施防卫行为,否则这种行为就不构成正当防卫。
最后,是限度条件,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判断防卫行为是否超过必要限度,需要综合考虑不法侵害的性质、手段、强度、危害程度以及防卫行为的时机、手段、强度、损害后果等因素。如果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那么这种行为就构成防卫过当,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正当防卫的特殊条款
除了上述五个基本条件外,我国《刑法》还规定了正当防卫的特殊条款,即特殊防卫。根据《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的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这一特殊条款的设立,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在面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时,防卫人往往处于紧张、恐慌的状态,难以理智、客观地判断其防卫行为是否过当。因此,法律允许防卫人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即使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也不属于防卫过当。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特殊防卫的行使也有严格的法律限制。只有在面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时,才能行使特殊防卫权。如果防卫行为针对的是非暴力犯罪或者暴力程度较轻的犯罪,那么就不能适用特殊防卫条款。
全文总结
正当防卫是公民在面临不法侵害时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一种重要手段。构成正当防卫需要满足起因条件、时间条件、主观条件、对象条件和限度条件。其中,起因条件要求存在现实、客观的不法侵害;时间条件要求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主观条件要求防卫人具有制止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对象条件要求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实施;限度条件要求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此外,我国《刑法》还规定了正当防卫的特殊条款——特殊防卫。在面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时,防卫人可以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即使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也不属于防卫过当。这一特殊条款的设立,更好地保护了公民的人身安全。
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和作用 (一)
贡献者回答1.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或其他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而对不法行为人采取的一种防卫措施
2.正当防卫必须具有如下构成条件:(1)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要求正当防卫必须针对正在实施不法侵害行为,对于合法行为和第三人不能进行所谓的“防卫”。(2)正当防卫的目的条件,必须是为了保护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公共利益,即目的要具有合法性与正义性。(3)正当防卫的实践条件,即正当防卫必须是针对现实存在的和正在实施的侵害行为,而提前防卫或假意防卫都不属正当防卫,否则行为人要承担法律责任。(4)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即防卫的方式与强度的适当性,防卫强度必须与侵害强度相当,以足以有效制止侵害为应有限度。
3.正当防卫:不承担民事责任民事责任的归责是以过错原则为主,无过错原则与公平原则为例外。
构成正当防卫有什么条件 (二)
贡献者回答构成正当防卫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目的正当性: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
存在不法侵害: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且这种不法侵害为法律所明文禁止,既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其他违法的侵害行为。
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即不法侵害已经开始且尚未结束。如果侵害尚未开始或已经结束,则不构成正当防卫。
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而不能针对无辜的第三者。
限度条件: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正当防卫应以足以制止不法侵害为限,如果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则可能构成防卫过当,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能构成正当防卫,从而免除防卫人的刑事责任。
构成正当防卫的条件是什么 (三)
贡献者回答正当防卫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大对数人对于正当防卫的理解还在于,当别人有危害自己的行为时,自己还以反击,这种行为就叫做正当防卫。其实,我国对于正当防卫的相关规定并不只是大家想的这么简单。正当防卫有着具体的解释。那么,正当防卫的条件是什么?
网友咨询:
构成正当防卫的条件是什么
律师解答:
正当防卫的五项条件分别是必须是为了保卫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行为;必须是针对实施不法侵害行为的人;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1)必须是为了保卫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才能实施正当防卫。
在这一行为中,防卫目的的正义性是正当防卫首要条件,特别要注意的是,出于保护非法利益的目的而实施的“防卫”不是正当防卫;如果以引诱的手段故意激怒他人袭击自己,打死打伤他人的不是正当防卫;赌博犯罪时,为保护赌资而将另外抢劫赃物的罪犯打死打伤的行为也不是正当防卫;
(2)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行为而进行的防卫。
也就是说,当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非法侵害时才能采取防卫行为。尤其要指出的是,对合法行为不能进行防卫。如司法机关逮捕人犯、执行搜查任务时,拒捕、拒查者或第三者进行的反抗,不叫正当防卫;
(3)必须是针对实施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进行防卫。
对实施不法行为者的亲属或其他人进行报复的行为不是正当防卫;
(4)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行为进行的防卫。
对还没有开始或已经停止的不法侵害不能进行防卫。如抢劫犯正在抢劫,被抢劫的人和群众可以防卫。如果抢劫者已被群众抓住,这时就不能以正当防卫的理由对其继续打击,而应扭送公安机关;
(5)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付刑事责任”
实行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超过这一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是防卫过当。防卫行为一旦过当,正当防卫也就不能成立。
律师补充:
必要限度”是指:
(1)为了避免强度较轻的不法侵害,就不允许防卫行为采取过重的强度。如果非较重的强度不足于制止不法侵害,可以采用较强的防卫强度。
(2)采用较缓和的防卫手段足以制止不法侵害,就不允许采取激烈的防卫手段。如果非激烈的防卫手段不足以制止不法侵害,就可以采取激烈手段。
(3)为了保护较小的权益,不允许防卫行为造成重大的损害。对于没有直接危及人身的轻微的不法侵害,一般来说不宜采用重伤甚至杀害的手段去防卫。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简述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 (四)
贡献者回答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包括以下几点:
有实际的不法侵害存在:
这是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必须存在真实的、客观的不法侵害行为,如果行为人误以为存在不法侵害而实施防卫行为,则属于假想防卫,不构成正当防卫。
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
不法侵害必须已经开始且尚未结束。即不法侵害人已经着手实施侵害行为,且该行为仍在持续进行中。只有在不法侵害行为开始和存续的时间内,行为人才可以实施正当防卫。
防卫目的是正当的:
防卫行为的目的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如果防卫行为的目的不是为了保护上述合法权益,而是出于其他非法目的,则不构成正当防卫。
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进行:正当防卫的对象必须是不法侵害人本人。防卫行为不能针对无辜第三者或者不法侵害人的财物等非人身权益进行,否则将构成防卫过当或者其他违法行为。
正当防卫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有哪些 (五)
贡献者回答当下,法律允许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进行正当防卫,并会对伤害事件的犯罪者实行严厉的惩罚。随着暴力事件和被害事件越来越多,学会保护自己显得格外重要,我们要通过正当防卫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说到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成立必须具备以下哪些条件?
网友咨询:
正当防卫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有哪些
律师解答:
正当防卫要符合以下条件:
(1)必须是为了保卫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
(2)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行为而进行的防卫;
(3)必须是针对实施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进行防卫;
(4)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提前实施的行为是假想防卫;
(5)正当防卫不能超越一定限度,否则是防卫过当,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
律师补充:
正当防卫等基本特征为:
1、正当防卫是目的正当性和行为的防卫性的统一。目的正当性是指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2、正当防卫是主观的防卫意图和客观上的防卫行为的统一。防卫意图,是指防卫人意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而决意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心理状态;
3、正当防卫是社会政治评价和法律评价的统一。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且客观上具有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的性质。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当事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明白了正当防卫的特殊防卫什么意思的一些关键内容,希望能够给你的生活带来一丝便捷,倘若你要认识和深入了解其他内容,可以点击云律目网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