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蔑诽谤他人怎么定罪 (一)

污蔑诽谤他人怎么定罪

贡献者回答污蔑诽谤他人定罪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点:

1、捏造事实

诽谤行为必须基于捏造的虚假事实。如果散布的是真实事实或者虽捏造事实但并未向外扩散的,不构成诽谤罪。

2、情节严重

(1)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组织、策划、实施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对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有期徒刑;对积极参加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3)以造谣、诽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五年有期徒刑。

3、主观故意

诽谤罪在主观方面必须是出于故意,且具有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对于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批评、监督、检举权利的行为,即使存在一些偏激言论,不应轻易认定为诽谤行为。

污蔑诽谤罪,需要以下几类证据来支持指控:

1、书面证据

书面文件、宣传册、信函等,这些可以证明诽谤内容的传播。

2、视听材料

录音、录像等,能够证明诽谤言论的存在和传播。

3、证人证言

目击者或知情人的证词,可以证明诽谤行为的发生和影响。

4、电子证据

包括电子邮件、社交媒体记录、即时通讯信息等,这些能够反映诽谤内容的电子数据。

5、物证

涂鸦、图纸、报纸、书籍等,这些可以作为诽谤内容的物理证据。

6、鉴定意见

笔迹鉴定、声纹鉴定等,用于确认诽谤内容的作者或说话者。

7、其他辅助证据

受害者的名誉受损证明、精神损害证明等,这些可以帮助证明诽谤行为造成的后果。

起诉污蔑诽谤他人的基本流程具体如下:

1、准备起诉状

撰写一份详尽的起诉书,明确指出对方的行为构成污蔑或诽谤。

2、收集证据

收集能够证明对方行为不当的证据,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身份证明、与对方纠纷相关的证据材料、以及能证明对方行为不当的其他证据和证人证言。

3、提交诉讼费:

携带充足的诉讼费用及所有必要材料,亲自前往当地法院立案庭办理立案手续。

4、法院审查

人民法院在收到自诉状或口头告诉后,应在法定期限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并书面通知自诉人。

5、补充证据

法院认为案件缺乏罪证,且自诉人无法提供补充证据,法院将可能说服自诉人撤诉或裁定驳回起诉。

6、再次起诉

自诉人后续能够提出新的、足以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并再次起诉,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第一百零五条

组织、策划、实施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对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有期徒刑;对积极参加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以造谣、诽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五年有期徒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四条

一年内多次实施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行为未经处理,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转发次数累计计算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定罪处罚。

恶意诽谤造谣污蔑犯了什么罪 (二)

贡献者回答恶意诽谤造谣污蔑触犯的是诽谤罪。以下是关于诽谤罪的具体说明:

定义:诽谤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式在公众面前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诋毁他人名誉,且情节严重的犯罪行为。

定罪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若以暴力或者其他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且情节严重,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

处理方式:诽谤罪的处理通常基于被害人的指控。但若该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即使未被指控,也可能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刑事处罚。

捏造事实污蔑他人,该负什么法律责任 (三)

贡献者回答捏造事实污蔑他人,涉嫌侮辱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法律分析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污蔑他人可能构成侮辱罪或者是诬告陷害罪。另外,在出版物中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依照规定,分别以侮辱罪或者诽谤罪定罪处罚。诬告陷害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也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并且向司法机关或有关机关告发。构成本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捏造的事实必须是他人的犯罪事实,如果捏造的事实不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则不构成本罪;(2)不仅捏造了他人的犯罪事实,而且将捏造的犯罪事实向有关机关进行了告发;(3)诬告陷害的行为必须是明确的对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第二百四十三条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

通过上文关于污蔑他人罪怎么判刑的相关信息,云律目网相信你已经得到许多的启发,也明白类似这种问题的应当如何解决了,假如你要了解其它的相关信息,请点击云律目网的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