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赠与扶养协议及其无效案例分析
- 赠与扶养协议的基本概念
- 赠与扶养协议无效案例分析
本文提供了以下多个解答,欢迎阅读:
赠与扶养协议——赠与扶养协议无效案例

赠与扶养协议及其无效案例分析
赠与扶养协议是一种特殊的法律安排,旨在通过协议的方式明确赠与人与扶养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对于正常人类而言,理解这一法律工具不仅有助于维护家庭关系,还能在必要时保护自身权益。本文将详细介绍赠与扶养协议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几个典型无效案例,揭示哪些情况下此类协议可能不被法律认可。
赠与扶养协议的基本概念
赠与扶养协议,简而言之,是指遗赠人(通常为老年人或需要扶养的人)与扶养人(愿意承担扶养义务的个人或组织)之间签订的,约定遗赠人将其财产(如房产、存款等)全部或部分赠与扶养人,而扶养人则承诺承担遗赠人生养死葬等扶养义务的协议。这种协议的本质在于以财产转移为条件,换取扶养人对遗赠人的照顾和赡养。
赠与扶养协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双方自愿、公平的原则,有助于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减轻社会负担。然而,并非所有赠与扶养协议都能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当协议内容违反法律规定或存在其他无效情形时,法院将判定协议无效。
赠与扶养协议无效案例分析
案例一:赠与在扶养之前已经完成
在(2015)榕民终字第3734号案例中,遗赠人陈某甲与侄女陈某乙签订了一份遗赠扶养协议,约定陈某乙过继为养女并负责陈某甲的看病、住院、送终等扶养义务,同时陈某甲将其房产赠与陈某乙。然而,在协议签订前,陈某甲已将房产通过买卖方式过户给陈某乙。法院认为,由于赠与行为在扶养义务履行前已经完成,该协议实质上属于附条件的赠与合同而非遗赠扶养协议,因此判定协议无效。
案例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相信你已经知道在面对赠与扶养协议时,你应该怎么做了。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可以看看云律目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