渎职,简而言之,是指公职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故意或过失地违反职责要求,未能正确、忠诚地执行公务,从而导致公共利益、国家财产或他人权益遭受损害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职业操守,更是对公众信任的背叛。所谓渎职失责,即公职人员未能尽到其应尽的责任,未能妥善处理公务,以至于造成了不良后果,这种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谴责。

什么叫渎职 (一)

什么叫渎职

优质回答渎职是指职业人员在履行其职责时出现的懈怠和不作为的行为。

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一、定义

渎职是职业人员在工作中不负责任、不履行职责或者疏于行使职责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表现为对工作的怠慢、玩忽职守,甚至违法乱纪。渎职不仅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下降,还可能对组织、社会或公众造成损失。

二、具体表现

渎职的行为表现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工作懈怠:不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对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

2. 疏忽职责:未能履行工作职责中的关键环节,或者在关键时刻未履行应尽的职责。

3. 滥用职权: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或对特定群体做出不公平的决策。

4. 违法乱纪:违反职业道德、行业规定或法律法规,导致严重后果。

三、后果与影响

渎职行为会损害职业形象,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可能导致公众信任的丧失和组织的声誉受损。严重时,相关责任人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例如被追究刑事责任或被撤销职务等。同时,渎职还会影响组织内部的团队合作和凝聚力,降低员工士气和工作积极性。因此,防范和惩治渎职行为是组织和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综上所述,渎职是一种严重的职业行为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对于职业人员来说,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是避免渎职行为的关键。

什么是渎职罪,哪些人会触犯渎职罪? (二)

优质回答渎职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国家赋予的职权或者不履行、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损失,破坏了国家机关正常活动的行为。

网友询问:

什么是渎职罪,哪些人会触犯渎职罪?

广东俊玮律师事务所丁文怡律师解答:

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妨害国家机关公务活动的合法、公正、有效执行,从而损害公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客观公正性的信赖,致使国家与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从而构成的犯罪。

一是渎职罪是惩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职责行为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能构成此类犯罪,其他人员不能构成。

二是这类犯罪在实践中都是具体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国家权力或者不履行、不认真履行国家权力的违反自己职责的行为。

广东俊玮律师事务所丁文怡律师解析:

渎职罪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1、滥用职权

包括滥用职权罪,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私放在押人员罪,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罪,办理偷越国(边)境人员出入境证件罪,放行偷越国(边)境人员罪,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

2、玩忽职守

包括玩忽职守罪,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环境监管失职罪,传染病防治失职罪,商检失职罪,动植物检疫失职罪,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

3、徇私舞弊

包括徇私枉法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执行裁判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罪,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罪,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罪,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放纵走私罪,商检徇私舞弊罪,动植物检疫徇私舞弊罪,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

对于渎职罪类的犯罪的立案标准大致可作如下总结:

(一)造成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或者轻伤9人,或者重伤2人、轻伤3人,或者重伤1人、轻伤6人的;

(二)造成经济损失30万元的;

(三)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四)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渎职罪根据每一项具体罪名都有有针对性的立案标准,所以需要知道具体涉嫌什么罪名,参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进行一一甄别、判断。

丁文怡律师简介

丁文怡律师,现为广东俊玮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在国内专业网站上发表过数篇论文,从业至今,承办了大量的诉讼案件,特别擅长办理刑事辩护、房地产、合同纠纷、婚姻家事等方面案件。

失职与渎职的区别是什么? (三)

优质回答失职与渎职的主要区别如下:

一、概念定义

失职:指因未能履行工作职责或未按规定行事,导致一定的损失或不良影响。这通常是由于疏忽、不谨慎或能力不足造成的工作失误。渎职:指利用职务便利违法违规操作,或工作懈怠、不负责任,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渎职往往伴随主观故意,可能涉及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违反。

二、行为表现

失职:表现为未能按照既定流程和规范完成任务,可能由于疏忽、经验不足或管理不到位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或结果不理想。渎职:表现为工作能力不足或失误,更重要的是行为上的违法违规,如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收受贿赂或故意不作为。

三、后果和影响

失职:后果相对较轻,主要是工作效率降低或局部损失,可通过纠正和补救措施挽回。渎职:后果严重,包括公共财产重大损失、公众利益损害等,涉及法律责任,可能需要法律手段惩处。

四、处理方式失职:通常采取批评教育、纠正和补救等措施。渎职:由于其涉及违法违规,可能需要进行法律调查,依法追究责任,严重者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什么是渎职失责? (四)

优质回答失职是指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不认真负责,未依照规定履行自己的职务,致使本单位造成损失的行为。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徇私舞弊,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严重损失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六十三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两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三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从上文内容中,大家可以学到很多关于什么是渎职的信息。了解完这些知识和信息,云律目网希望你能更进一步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