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死亡享受什么待遇 (一)

见义勇为死亡享受什么待遇

最佳答案法律分析:对于因见义勇为的受伤人员,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应立即组织抢救,实行先抢救治疗、后付费的原则。市政府表彰奖励的见义勇为人员,可参照享受同级劳动模范的医疗待遇;市级人民政府表彰奖励的见义勇为人员,还可享受一次性最高8000元的津贴。

对于见义勇为牺牲人员,被评定为烈士的,除法定抚恤外,当地民政部门一次性增发30万元标准的抚恤金;未能评定为烈士的,一次性增发20万元标准的抚恤金。

另外,新办法还对见义勇为人员家属抚恤及家庭住房等问题进行了补充规定。

法律依据:《关于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的意见》 二、积极完善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的政策措施

(一)保障低收入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对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应按有关规定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符合相关条件的还可申请相应的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的抚恤金、补助金不计入家庭收入,见义勇为人员所得奖金或者奖品按照现行税收政策的有关规定免征个人所得税。对致孤人员,属于城市社会福利机构供养范围的优先安排到福利机构供养,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纳入农村五保供养范围;对致孤儿童,纳入孤儿保障体系,按照相关标准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

(二) 提高见义勇为负伤人员医疗保障水平。对见义勇为负伤人员,医疗机构要建立绿色通道,坚持“先救治、后收费”的原则,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救治。对急危重症的,要优先救治。因紧急救治发生的医疗费用,有加害人或责任人的,由加害人或责任人承担;无加害人或责任人以及加害人或责任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的,按规定通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解决;因负伤造成长期医疗费用个人负担较重的人员,可通过适当医疗费用减免、城乡医疗救助等方式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致孤儿童的医疗保障,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等制度覆盖范围,符合条件的优先给予救助,参保(合)费用可通过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解决。

见义勇为是否可以获得死亡赔偿 (二)

最佳答案见义勇为可以获得死亡赔偿。

详细解释如下:

在中国,对于见义勇为的行为,如果因此导致死亡,其家属是有资格获得相应的赔偿的。这种赔偿一般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政府部门或相关机构的奖励。为了鼓励社会正气,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很多地方政府和社会机构会设立专门的奖励基金,对于见义勇为行为进行表彰和奖励。这种奖励可能包括一次性奖金,以及为死者家属提供的生活补助等。

2. 工伤保险。如果见义勇为的行为是在工作场所或者与工作有关的情况下发生的,那么死者的家属还可以申请工伤保险赔偿。

3. 民事赔偿。如果见义勇为的行为是在他人的侵害行为下发生的,那么死者的家属还可以向侵权人主张民事赔偿权利,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

总之,见义勇为是一种高尚的行为,社会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保障。对于因见义勇为而牺牲的个人,其家属应该得到合理的赔偿和安抚。这种赔偿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认可,更是对社会正能量的肯定和保护。

见义勇为死亡赔偿标准 (三)

最佳答案法律分析:见义勇为死亡的赔偿标准

一、有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 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情形下,应当认定为视同工亡,按《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享有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一)丧葬费为所在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6个月;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

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二、没有用人单位的,按当地见义勇为办法予以奖励。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五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相信你已经知道在面对见义勇为死了算什么时,你应该怎么做了。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可以看看云律目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