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胆为什么会有毒 鱼胆中毒有什么症状 (一)

贡献者回答鱼胆不可盲目服用,大多数鱼胆都有毒,严重可导致死亡,鱼胆中毒后的症状也是非常快的,鱼胆为什么会有毒?鱼胆中毒有什么症状?下面小编就带来介绍。

鱼胆为什么会有毒

鱼胆中毒属于危害严重的食物中毒,即有意吞服或意外摄入鱼胆后,人体出现的尿量减少、胃黏膜损伤、肾功能急性衰竭、急性肝功能衰竭,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的一种急性中毒。鱼胆的毒性主要在于它的胆汁成分有多种毒素,包括脂溶性的胆酸和水溶性的鲤醇硫酸酯钠、氢氰酸和组胺等。

而鱼胆中存在的毒性物质,如鲤醇硫酸酯钠、氢氰酸等是不会在胃里得到中和稀释和肝脏中解毒,更难以从其他途径(如汗液和呼吸)排出体外,所以只能由肾脏承担主要排泄任务,因而毒素在肾脏中浓度最高,导致肾小管急性坏死。

因此,鱼胆中毒以肝肾中毒为主,但肾脏损害为最重。如果中毒状态持续太久,还会出现急性肝坏死、脑水肿、心肌损伤,甚至死亡。我们日常吃的鲤鱼、鲢鱼、草鱼、鲫鱼、青鱼等很多常见鱼的鱼胆都有一定毒性,而且不论生食、熟食还是泡酒吞服,都会引起中毒。

鱼胆中毒有什么症状

鱼胆中毒之后发病极快,潜伏期为半小时~七小时后。

对于成年人来说只要几克鱼胆汁就能导致中毒,但是鱼胆中毒的初期症状类似吃坏肚子,表现为恶心、呕吐、肚子痛以及腹泻。如果不去正规医院及时治疗会导致肝肾受损,再逐渐出现急性肝坏死、肾衰竭、脑水肿、心肌损伤等严重症状,最终可能导致死亡。

一是消化系统症状:早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呕吐咖啡色液体,排酱油色稀水便。中毒后2~8天有肝损害征象,如肝区胀痛、黄疸、肝功能异常等。

二是肾功能损害症状:腰痛、蛋白尿、血尿、少尿、无尿。急性肾衰竭是鱼胆中毒最致命的损害,常在发病后1~4天出现。

三是血液系统症状:部分严重者发生溶血,出现呕血、便血、鼻出血、球结膜及皮下出血。

四是中毒性心肌病:心动过速、心力衰竭等。

五是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嗜睡、四肢及唇舌麻木。严重者出现谵妄、抽搐、昏迷等。

如进食鱼胆后出现上述症状,请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虽然不是所有的鱼胆都有毒,不同的鱼胆毒性强弱也有所区别,但出于食品安全角度,建议不要食用鱼胆。

草鱼胆是不是具有毒性? (二)

贡献者回答草鱼胆是具有毒性的。

1. 毒素成分:草鱼胆中含有多种毒素,如胆汁毒素、组织胺、氰化物等。这些毒素会对人体多个系统造成损害。

2. 中毒表现:食用草鱼胆后,短时间内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随着毒素在体内扩散,还会累及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引发肝功能异常、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3. 严重后果:严重的草鱼胆中毒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即便经过治疗,部分患者也可能遗留永久性的器官功能损伤。所以,千万不要随意食用草鱼胆,以免危及生命健康。

鱼胆中毒临床表现 (三)

贡献者回答鱼胆中毒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首先影响的是胃肠道系统。患者通常会经历腹痛、恶心、呕吐,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腹泻,这些症状可能会引起不适和不适感。 肝脏和肾脏也常常成为中毒影响的靶器官。患者可能会感到肝区疼痛,肝脏肿大,并伴随黄疸,这是胆红素排泄异常的表现。此外,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反映出肝功能异常。在肾脏方面,可能出现镜下血尿、蛋白尿,以及逐渐加重的少尿甚至无尿,导致全身浮肿,肾区疼痛的症状也较为常见。

心脏和神经系统也可能受到影响。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压和休克,这威胁着生命。在心电图检查中,可能会发现房室传导阻滞,这是心脏传导系统异常的标志。同时,头晕、头痛、烦躁不安的症状也会出现,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神经麻痹、昏迷或抽搐,这些症状表明神经系统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扩展资料

鱼胆中毒系食鱼胆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青、草、白鲢、鲈、鲤鱼胆中含胆汁毒素,能损害人体肝、肾,使其变性坏死。也可损伤脑细胞和心肌,造成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病变。民间有以生吞鲤鱼胆来治疗眼疾、高血压及气管炎等病的做法,常因用量,服法不当而发生中毒。其中以青、草和鲩鱼苦胆中毒最多见。因胆汁毒素不易被热和乙醇(酒精)所破坏。因此,不论生吞、熟食或用酒送服,超过2.5g,就可中毒,甚至死亡。

鱼胆中毒 (四)

贡献者回答鱼的胆汁中含有一种极具强毒性的胆汁毒素。它不易被乙醇和热破坏。其中的主要有毒成分为水溶性鲤醇硫酸酯钠,可导致多脏器功能损伤。

鱼胆中毒的首发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患者多在吞服鱼胆后30~90分钟发病,迟者在8小时内发病。严重中毒者伴呕咖啡色液和排酱油色稀水便。6~12小时出现巩膜黄染、肝区胀痛、尿黄、食欲减退。8~12小时出现腰酸胀痛、少尿或无尿,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尿常规检查异常,肝、肾功能异常,血清肌酶升高,心电图出现ST-T改变、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其病情轻重与服鱼胆量有关。

鱼胆有毒吗 (五)

贡献者回答鱼胆是鱼类体内的一种特殊组织,因其极苦且含有有毒物质,需小心处理。鱼胆的胆汁中含有致毒物质,这些物质不仅耐热,还不被酒精破坏,无论是烹熟、生吞,还是酒送,都可能引发中毒。中毒者早期会出现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严重时会伴有中毒性肝损害或中毒性肾病,表现为肝区疼痛、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等。此外,中毒者还可能出现发热、白细胞数增高、昏迷、抽搐等症状。因此,人们在处理鱼胆时需格外小心,避免划破鱼胆,以免误食导致中毒。

中医上,鱼胆被认为具有泻热、明目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目赤胆痛、喉痹、恶疮等病。然而,其用量需严格控制,一般1-2.4克为宜。过量服用非但不能治病,反而可能引发急性鱼胆中毒。值得注意的是,青鱼、草鱼、鲩鱼、白鲢、鳊鱼、鲤鱼等鱼类的鱼胆都可能导致中毒,其中青鱼、草鱼和鲩鱼引起的中毒最为常见和典型。

一旦因食鱼胆而发生中毒,应尽快就医,以便早诊断、早治疗,从而降低死亡率。因此,在处理鱼类时,务必小心谨慎,避免直接接触或误食鱼胆,以确保食品安全和健康。

从上文,大家可以得知关于鱼胆中毒治疗指南的一些信息,相信看完本文的你,已经知道怎么做了,云律目网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