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销售伪劣兽药罪案例剖析

生产销售伪劣兽药罪案例剖析

一、伪劣兽药案概览

案件频发

近年来,生产销售伪劣兽药案件频发,严重威胁畜牧业健康发展与食品安全。从北京到河南,从广东到四川,各地农业农村局与公安机关联合执法,查处了一系列重大案件,有效打击了此类违法犯罪行为。

二、典型案例分析

北京市大兴区姜某仓案

2018年8月,北京市大兴区农业农村局查处一起经营假兽药案。北京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现场被查获兽药产品116种30067盒(瓶),累计销售金额达35万元。经调查,该公司未取得兽药产品批准文号。法院最终判决公司实际经营者姜某仓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十五万元。

山西省运城市冯某恒、张某林案

2020年6月,山西省运城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多部门查处山西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无证生产经营假兽药案。该公司累计生产经营兽药产品11种6428箱,销售金额65万余元。法院判决实际经营者冯某恒、张某林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分别判处冯某恒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四十万元;张某林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四十万元。

河南省兰考县唐某某、王某甲案

2019年3月起,唐某某、王某甲与王某乙合谋生产未经审查批准的兽药产品,并通过网店销售。经鉴定,所售产品为假兽药,销售金额达13万余元。兰考县法院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分别判处唐某某、王某甲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七万元。此案例突显了网络销售假兽药的隐蔽性与危害性。

三、伪劣兽药的危害

经济损失

伪劣兽药不仅不能有效治疗动物疾病,还可能加重病情,导致动物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同时,因疫病控制不及时,可能引发疫情扩散,影响整个畜牧业稳定。

食品安全风险

患病动物被人食用后,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引发食品安全问题,损害消费者利益。

四、总结

生产销售伪劣兽药罪案例频发,严重威胁畜牧业健康发展与食品安全。政府应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此类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养殖户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同时,加强兽药市场监管,提高兽药生产销售门槛,从源头上减少伪劣兽药流入市场。此外,还需加强兽药知识普及,提高养殖户辨识能力,共同营造安全、健康的畜牧业发展环境。

相信关于销售伪劣兽药罪立案标准的知识,你都汲取了不少,也知道在面临类似问题时,应该怎么做。如果还想了解其他信息,欢迎点击云律目网的其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