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意外伤害,其中内伤是一种较为隐蔽却不容小觑的健康问题。所谓的内伤,涵盖了身体内部的各种损伤,治疗起来也相对复杂。那么,面对内伤我们究竟该如何治疗呢?特别是当内伤表现为内出血时,如何准确判断出血位置、症状,以及采取正确的治疗与护理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为大家提供一份详尽的指南。

【内伤问题】内伤怎么治?内出血的位置症状治疗与护理 (一)

【内伤问题】内伤怎么治?内出血的位置症状治疗与护理

内伤治疗需谨慎,因其常无明显外伤痕迹。内伤可致脏腑损伤,常见于头部、腹部或腰部。伤气表现为伤处肿胀不明显,疼痛无定处,治疗可用复元通气散加减;伤血则伤处疼痛显著,伴有发热、寒战等症状,可选用蒲黄散加减;伤及脏腑者,症状更为严重,如胸胁或腹中疼痛剧烈,可采用蒲黄散或桃仁承气汤加减治疗。

内伤的症状多种多样,包括短暂昏迷、面色苍白、目闭神软、汗出肢冷、头痛头晕等。诊断需结合病史和体检,必要时进行CT、磁共振检查。治疗手段多样,包括针刺、灸法、推拿、高压氧治疗等。护理方面,建议饮食清淡,安神活血化瘀,遵医嘱服药,预防并发症。

腹部内伤的症状更为明显,如腹痛、血压下降、失血性休克,腹痛剧烈伴有反跳痛及肌紧张,板状腹。治疗多采用手术疗法,如剖腹探查手术。食疗方面,可选择鲢鱼大行气汤、猪肚大活血汤等。护理上,需卧床休息,禁食期间补液,待肠功能恢复后,可开始进流质饮食。

腰部内伤多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导致,表现为两侧腰痛和活动受限。治疗可采用膏药、定痛丸、复原通气散等。预防措施包括保持正确站或坐姿势,避免弯腰提重物,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加强腰背肌锻炼。

内伤的出血位置多样,包括胸腔内出血、腹腔出血、肾破裂、颅内出血等。处理上,需让伤者躺下,避免搬动,不要吃东西喝水,有排泄物或呕吐物应留交医生检查。发生休克时,应将双脚垫高,注意保暖,并紧急拨打120急救电话。

护理上,需注意卧床休息,咯血者应静卧,头偏向一边;阴道大量出血者,可喝点温淡盐水,注意保暖;大便出血者应戒烟酒和辣椒;胸部出血者取半坐位。

颅内出血后遗症癫痫怎么办 (二)

颅内出血后遗症导致的癫痫,处理方法如下:

1. 明确诊断: 通过脑电图检查观察是否有明确的癫痫波,以明确诊断是否为癫痫。

2. 药物治疗: 长期口服抗癫痫药物:如左乙拉西坦或苯巴比妥片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癫痫发作。 监测血药浓度及肝肾功能:由于抗癫痫药物可能引起肝肾功能损伤,因此在口服药物期间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及肝肾功能。

3. 定期复查: 头部核磁及动态脑电图:定期复查头部核磁及动态脑电图,以评估癫痫病情及治疗效果。

4. 生活护理: 避免诱发因素:如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可能诱发癫痫发作的因素。 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饮食健康:保持均衡的饮食,避免过度饮酒或摄入刺激性食物。

综上所述,颅内出血后遗症导致的癫痫需要通过明确诊断、药物治疗、定期复查以及生活护理等多方面的措施进行综合治疗。如有任何疑虑或症状加重,请及时就医并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

针对徐动性脑瘫制定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三)

预防措施

小孩徐动型脑瘫预防 1、首先是孩子出生前:

(1)孕妇要积极进行早期产前检查,做好围产期保健,防止胎儿发生先天性疾病;

(2)应戒除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不能滥用麻醉剂、镇静剂等药物;

(3)预防流感、风疹等病毒感染,不接触猫、狗等;

(4)避免与放射线等有害、有毒物质接触及频繁的B超检查。

2、胎儿出生时,即分娩过程中。因分娩引起的胎儿窒息和颅内出血是造成小儿脑瘫的一个重要原因。应预防早产、难产。医护人员应认真细致地处理好分娩的各个环节,做好难产胎儿的各项处理。

3、胎儿出生后一个月内要加强护理、合理喂养,预防颅内感染、脑外伤等。

4、有下列情况的孕妇应尽早做产前检查:

(1)大龄孕妇(35岁)或男方50岁;

(2)近亲结婚;

(3)有不明原因的流产、早产、死胎及新生儿死亡史;

(4)孕妇智力低下或双方近亲有癫痫、脑瘫及其它遗传病史。如果怀孕早期发现胎儿异常,应尽早终止妊娠。

治疗误区

误区一:有的家长虽然发现孩子在半岁前有不明原因的哭闹、吃奶差、过于安静,以及受惊吓时出现身体打挺等现象,但只是简单地认为孩子年龄小,身体弱,是不是感冒了是不是消化不好是不是传染其他疾病了

误区二:早产儿的家长见到孩子翻身、趴卧、坐、立、走等运动发育落后于其他的正常同龄儿时,往往会简单地认为是早产原因造成的,孩子会随着自然生长发育慢慢地恢复,常常采取“观望、等待”的态度。

误区三:家长发现小儿在运动中出现不正常的姿势时,常常以为是孩子骨骼与肌肉出现了问题,而贻误了就诊时机。

误区四:一旦经过医生确诊孩子为脑性瘫痪时,家长往往最先采取的态度是盲目地四处求医,盼望通过常规的“打针、吃药”来解除患儿的运动功能不良状态。

护考干货|数字考大梳理(7) (四)

在护理实践中,正确的体位摆放对于病人的治疗和恢复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关键的体位调整和操作技巧。

1. 中凹卧位(体克位):调整病人的头部与胸部抬高10°~20°,下肢抬高20°~30°,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加心脏回流。

2. 半坐卧位:利用床头支架调整为30°~50°倾斜,适用于需要减轻胸部压力或促进呼吸的病人。

3. 端坐位:将床头支架调整为70°~80°,膝下支架为15°~20°,适合于需要改善呼吸的病人。

4. 血压测量后,将血压计向右倾斜45°关闭水银槽开关,以确保正确读数。

5. 进行男性导尿术时,左手持无菌纱布包住阴茎,使其与腹壁成60°角,以消除耻骨前弯,便于插管。

6. 皮内注射(ID)角度为5°;皮下注射(H)为30°~40°,不宜超过45°;肌内注射(IM/im)为90°;静脉注射(IV/iv)为15° ~30°,肥胖病人则调整为30°~40°。

7. 新生儿颅内出血时,应抬高头肩部15°~30°,使患儿侧卧或头偏向一侧,以减轻颅内压力。

8. 软组织闭合性创伤后,抬高患肢15°~30°,以减少肿胀和减轻疼痛。

9. 颅内压增高病人需严格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0°,斜坡卧位,以促进脑脊液循环。

10. 化脓性脑膜炎病人需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0°,斜坡卧位,以减少脑脊液压力。

在药物使用中,了解药物的含量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一环。

1. 青霉素皮试液含青霉素200~500μg/ml。

2. 链霉素皮试液含链霉素2500μg/ml。

3.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液含破伤风抗毒素150IU/ml。

4. 普鲁卡因皮试液含普鲁卡因2.5mg/ml。

5. 细胞色素C皮试液含细胞色素C0.75mg/ml。

6. 10%和15%钾溶液需稀释至0.15%~0.3%浓度后静脉滴注,钾盐不可直接静脉推注。

护理诊断的陈述遵循PSE公式,即包括问题(P)、症状和体征(S)、相关因素(E)。

护理记录通常采用PIO格式,描述病人的健康问题(P)、护理措施(I)及护理效果(O)。

护理质量控制采用PDCA循环管理,即计划(P)、执行(D)、检查(C)、处理(A)。

心肺复苏技术根据不同年龄调整,成人采用CAB顺序,即胸外心脏按压(C)、开放气道(A)、人工呼吸(B),而儿童则采用ABC顺序,先开放气道(A),然后进行人工呼吸(B),最后进行胸外心脏按压(C)。

新生儿APCAR评分评估包括皮肤颜色(A)、脉搏(P)、反射(C)、肌张力及运动(A)、呼吸(R),以评估其生命体征。

患儿生后7天,在家接生,出现发热,烦躁不安,吸吮困难,苦笑面容,阵发性痉挛、惊厥,脐部发红。 (五)

【答案】:B

根据题干,患儿在家接生,出现发热,烦躁不安,吸吮困难,苦笑面容,阵发性痉挛、惊厥,脐部发红,可能的诊断为新生儿破伤风。1.新生儿破伤风:张口困难和牙关紧闭、喉头阻塞、吞咽困难、呛咳、出现“角弓反张”“苦笑”。2.新生儿败血症:体温改变、黄疸、肝脾肿大、激惹与四肢肌张力改变。3.新生儿脐炎:脐带根部发红,或脱落后伤口不愈合,脐窝湿润、流水,这是脐带发炎的最早表现。4.新生儿颅内出血:前囟隆起、颅缝增宽、头围增加,易激惹、过度兴奋、烦躁、脑性尖叫、惊厥等。5.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为发热、剧烈头痛、呕吐、全身抽搐、意识障碍或颈项强直等。故答案为B。

新生儿惊厥,首选的镇静剂为地西泮(A对),其次是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及水合氯醛等。故答案为A。

护理新生儿破伤风时,应避免各种声光和各种不必要的刺激,治疗护理尽量集中,包括减少肌内注射。故应减少测体温、心率的次数。故答案为D。

看完本文,相信你已经得到了很多的感悟,也明白跟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诊断及措施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了,如果需要了解其他的相关信息,请点击云律目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