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决定立案的条件 (一)

公安机关决定立案的条件

优质回答法律分析: (1)事实条件,即有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

有犯罪事实,是指有被客观、真实的证据所证明的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的存在,包括犯罪的预备、实施、未遂、中止和既遂,但是,这不意味着证实犯罪的证据需要确实充分,但也不应是办案人员凭估计、猜测得出的结论。这里所指“有犯罪事实”,主要是指犯罪事件已经发生,即有犯罪的客体和客观要件;而对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的查明则不是立案的必要条件,而是立案后需要进一步查清的问题。因此,此时的证据并不要求达到充分的程度,也不要求一定要查获犯罪人,更不要求查明全部案件的事实和情节。

(2)法律条件,即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立案追究的行为,必须是具有社会危害性和刑罚应罚性的行为,只有当这种犯罪事实确需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时,才予以立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十九条 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人民检察院在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中发现的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刑事立案条件有哪些 (二)

优质回答一、刑事立案的条件包括:

1. 存在犯罪事实:这意味着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经违反了刑法,构成了犯罪。

2. 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嫌疑人的行为符合犯罪的构成要件,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 属于公安机关管辖:案件应属于公安机关的侦查范围。

二、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时,都有权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报案或举报。被害人对涉及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有权报案或控告。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对报案、控告、举报都应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紧急情况下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先采取紧急措施,再移送主管机关。犯罪人自首的,适用相应规定。

三、刑事案件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撤销:

1.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被视为犯罪。

2. 犯罪已超过追诉时效期限。

3. 依据特赦令免除刑罚。

4. 属于刑法规定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但没有告诉或撤回告诉。

5.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

公安机关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三)

优质回答公安机关立案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

事实条件:

有犯罪事实:指存在被客观、真实的证据所证明的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这包括犯罪的预备、实施、未遂、中止和既遂等各个阶段。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并不要求证实犯罪的证据必须确实充分,但也不能仅凭办案人员的估计或猜测得出结论。犯罪事件已发生:即有犯罪的客体和客观要件存在。对于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的查明,并非立案的必要条件,而是立案后需要进一步查清的问题。

法律条件:

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立案追究的行为必须是具有社会危害性和刑罚应罚性的行为。只有当这种犯罪事实确实需要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时,公安机关才予以立案。

综上所述,公安机关立案的条件主要包括存在被客观证据所证明的犯罪事实,以及该犯罪事实具有社会危害性和刑罚应罚性,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了解了上面的内容,相信你已经知道在面对刑事立案的要件时,你应该怎么做了。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的认识,可以看看云律目网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