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婚罪是不是很难立案

一、重婚罪立案的基本条件
重婚罪,顾名思义,是指有配偶者再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的规定,这种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可能被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要立案追究重婚罪,关键在于证据的收集。这些证据应能清晰证明被告人的行为构成重婚,如双方的结婚证、同居事实证据等。
二、立案实践中的挑战
1. 证据收集的困难
在重婚罪的立案过程中,证据收集往往是一大挑战。重婚行为往往具有隐蔽性,难以被直接发现。即便发现,要获取确凿的证据也颇为不易。例如,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但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情况,就需要通过证人证言、同居照片等证据来证明。而这些证据的收集往往耗时费力,且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证据不充分或无法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2. 立案标准的严格性
除了证据收集困难外,立案标准的严格性也是影响重婚罪立案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重婚行为必须持续一定时间,通常为6个月,且需对一夫一妻制婚姻关系造成实际侵害,才能符合立案标准。这一标准的设定旨在确保立案的严谨性和公正性,但同时也增加了立案的难度。
3. 自诉案件的特性
重婚罪属于自诉案件,一般由被害人向法院起诉。这一特性也增加了立案的难度。被害人可能因各种原因不愿或无法自行起诉,如担心家庭破裂、社会舆论压力等。此时,若被害人近亲属未能代为起诉,重婚行为就可能因缺乏起诉主体而难以立案。
三、立案难度的相对性
尽管重婚罪立案面临诸多挑战,但并不意味着所有重婚案件都难以立案。在司法实践中,只要证据确凿、充分,且符合立案标准,重婚罪案件仍然可以顺利立案。例如,在张某某涉嫌重婚一案中,张某某在与史某某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仍然与高某某以夫妻名义公开共同生活,并生育一女。这一行为被司法机关认定为重婚罪,并最终对张某某作出了有期徒刑七个月的判决。这一案例表明,只要证据充分、事实清楚,重婚罪立案并非遥不可及。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重婚罪立案的难度并非绝对,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要降低立案难度,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应加强证据收集和法律宣传,提高公众对重婚罪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明确立案标准和证据要求,为司法机关提供更为明确的指导。同时,对于符合立案条件的重婚罪案件,司法机关应依法及时立案、公正审判,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总之,重婚罪立案并非易事,但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就一定能够降低立案难度、打击重婚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重婚罪最重判几年 (一)
贡献者回答重婚行为不仅违反了社会道德,更触犯了法律。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的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此外,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九条的规定,如果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将面临更加严厉的处罚,即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些法律规定不仅维护了婚姻的严肃性和稳定性,也保护了军婚这一特殊关系的神圣不可侵犯。
值得注意的是,重婚罪的判定需要符合一定的法律条件。首先,必须是有配偶的人再次结婚;其次,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故意与之结婚。这些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能构成重婚罪。
对于重婚罪的处罚,法律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除了有期徒刑和拘役外,还可能面临其他法律后果,如社会舆论的谴责、家庭关系的破裂等。因此,在婚姻关系中,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坚守婚姻的底线和原则。
总之,重婚罪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会对个人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更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我们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婚姻的稳定与和谐。
对于重婚案是自诉案件吗? (二)
贡献者回答重婚案就是属于自诉案件;但如果情况比较严重的话,那么也会转化为公诉的案件;对于受害者只要自己的利益受到伤害,那么就可以自己亲自到法院进行提起诉讼,从而利用法院来进行判决。
一、对于重婚案是自诉案件吗?
重婚罪是公诉和自诉相交叉的案件,既可以自诉,也可以公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重婚罪,是有配偶而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重婚罪既是自诉案件,也可以转化为公诉案件(只有在被害人不告诉情况下其他公民向检察机关控告才转为公诉案件)。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包括: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1、侮辱、诽谤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的,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
3、虐待案(刑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的);
4、侵占案(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的)。
(二)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1、故意伤害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
2、非法侵入住宅案(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规定的);
3、侵犯通信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条规定的);
4、重婚案(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的);
5、遗弃案(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的);
二、要取得重婚罪证据必定要从它的犯罪行为方面来取,而它的犯罪行为有:
1 、与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又登记结婚而重婚,也即两个法律婚的重婚。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记结婚,有重婚者欺骗婚姻登记机关而领取结婚证的,也有重婚者和登记机关工作人员互相串通作弊领取结婚证的。
2 、与原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没有登记确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而重婚,此即为先法律婚后事实婚型。
3 、与配偶和他人都未登记结婚,但与配偶和他人曾先后或同时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此即两个事实婚的重婚。
4 、与原配偶未登记而确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后又与他人登结婚而重婚,此即先事实婚后法律婚型。
5 、没有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已登记结婚或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所以说重婚罪取证也要从这几个方面展开,才会收集到能证明案件事实的案件。
综合上面所说的,重婚案件就是属于在有婚姻的情况下还与他人进行结婚,此类情形只要受害者知情就可以亲自到法院进行起诉,而对于受害者不知情的话,那么也可以利用公诉案件的程序来进行处理,所以,案件的处理是根据不同的情况来的。
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重婚如何处理? (三)
贡献者回答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重婚的处理方式是进行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追究,毕竟是犯了重婚罪,需要严格的按照刑法当中的规定判处两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当然如果是民事责任方面的话,主要是经济方面赔偿。
一、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重婚如何处理
不知情犯了重婚会进行民事责任的追究,还有就是刑事方面的责任追究,具体的民事责任主要是几千元到几万元之间的民事赔偿属于离婚诉讼过程当中过错方应当给予的赔偿,而刑事责任是两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犯重婚罪有哪些责任
1、刑事责任
犯本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基于重婚严重侵犯了无过错方的人身权利,妨害与破坏了婚姻家庭安全,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因而许多国家的刑法都确定重婚是一种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中国现行刑法明确规定重婚为一种应受刑事制裁的侵犯人身权利罪,中国《婚姻法》与现行刑法相适应,在第45条中明确规定:“对重婚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法律要对重婚者的刑事惩罚到位也决非易事,这突出表现在对事实上的重婚的刑事惩罚难以落到实处,对纳妾性质的重婚者的惩罚显得苍白无力。据有关方面统计,1999年广州市两级法院受理判决的重婚案只有10宗左右,这与目前社会中出现的大量变相重婚的严重情况极不相称,致使大部分事实上的重婚不受刑法追究。
对于日趋蔓延开来的大多数事实上的重婚,重婚者之所以能够轻易逃脱刑事惩罚,究其原因,除了刑事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外,也有观念问题。一方面是,中国有关重婚的认定标准不明确,滞后于现实,使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机关对重婚罪的处置。例如,现行刑法只是规定有配偶者再与他人结婚的才算重婚,而有配偶的人在固定住所有稳定同居关系但未办理结婚登记的算不算重婚的问题,对此有的人总觉得若把它纳入重婚的范畴,就似乎与刑法的既定条款表述不一致。另方面是,许多司法者欠缺对弱者的人身权利依法保护的高度的执法责任心。表现在一些执法者对重婚的社会危害性至今仍认识不足,总认为婚姻关系中的违法行为应由婚姻家庭调整,刑法不必多加过问。从而也就忽视了对弱势群体的刑法保护,使刑法在事实上的重婚面前显得无所作为。同时,社会中某些人出于不愿介入他人“家务事”,拒绝为司法部门提供旁证,也给重婚案调查取证带来困难,影响了司法机关对重婚的及时处置。
2、民事赔偿责任
基于事实上的重婚、变相纳妾、第三者插足等行为,是对夫妻忠实义务的违反,它严重侵犯无过错方的同居权、贞操保持权等一系列配偶权利。由此决定法律不但应当对重婚者予以刑事惩罚,而且还应当由重婚者对无过错方承担惩罚性的赔偿责任。刑事惩罚重婚者是手段,保护无过错方的婚姻家庭权益才是目的。为此,婚姻法律制度应当设置对无过错方的损害赔偿制度,在立法上明确规定因重婚罪造成无过错方损害的,应当得到赔偿。中国《婚姻法》第46条第1项规定:“因重婚的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由此体现了对无过错方损害的经济补偿。这对无过错方具有补偿性,对重婚者则具有惩罚性。
在当代社会,现在重婚罪的构成条件非常的严格。但不管怎么说,只要是构成了重婚罪,即使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之下,也是需要受到严厉的处罚的,而刑事处罚的话,无疑就是判处有期徒刑。对于民事责任的规定是在诉讼过程当中对配偶进行赔偿。
重婚罪是告诉才处理的吗 (四)
贡献者回答重婚罪是告诉才处理的,如果情节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其他人员进行报警,人民法院或者是检察院会根据犯罪人的情节进行定罪。中国是一夫一妻制,在婚姻期间与他人同居是属于违法行为,当事人可以进行报警来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重婚罪会判有期徒刑。
一、重婚罪是告诉才处理的吗
是亲告罪,重婚案件一般由被害人自诉,如果情节比较严重,影响很坏的,即使被害人不起诉,而由人民群众、社会团体或有关部门提出控告,应由人民检察机关审查决定是否构成重婚罪。
二、亲告罪的特征
1、亲告罪在认定上的主观性和模糊性。亲告罪在法院作出肯定性结论之前,相关行为究竟属于一般民事侵权还是犯罪行为,其认定较之于其他犯罪来说有很大的主观性和模糊性。以侮辱罪为例,其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名誉权,造成的具体危害是使被害人的社会评价降低。社会评价因诽谤行为而降低程度的认定,主要根据社会观念、人之感受等一系列主观性因素。我国刑法第246条规定为侮辱罪诽谤罪的构成要件之一的“情节严重”也往往离不开被害人自身的感受(司法实践中常以被害人不堪受辱而自杀或者精神失常的事实认定为情节严重)。它不是像故意杀人、强奸等犯罪,只要通过纯粹的客观外在事实的考察就可以基本断定相关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之严重程度以及犯罪是否业已存在。而是“要看被害人对于这种违法行为的看法如何才能决定” 。
2、亲告罪既有纯正的亲告罪,又有不纯正的亲告罪。所谓纯正的亲告罪,是指只能由被害人等告诉权主体告诉才能发生刑罚权的犯罪。如告诉权主体不进行告诉,那么即使社会危害性再严重,也不能进行追诉。如我国刑法第270条规定的侵占罪。所谓不纯正的亲告罪,是指既可以由被害人等告诉权主体进行告诉,也可以由公诉机关依照法定职责进行控诉,而发动刑罚权的犯罪。我国除了侵占罪以外,其他的亲告罪均属于不纯正的亲告罪。如虐待罪一般情况下,由被害人告诉才处理的,但是如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公诉机关可以进行控诉而追诉行为人。
3、亲告罪案件不同于自诉案件。自诉是指被害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控诉形式,它是私诉的主要种类。自诉同公诉相对应,是依据刑事程序确立的追诉形式,在立法范围上亲告罪同自诉案件是一种交叉关系。亲告罪同自诉案件虽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二者却具有某种自然的亲和性;由于亲告罪所侵犯的私法益,而这些权利具有可处分性,自诉的追诉方式恰能为告诉权人处分权提供便利条件。
如果双方的婚姻已经走到尽头,对双方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离婚,但是在没有离婚期间,发现另一方与他人进行结婚,那么另一方是属于违法行为,不但要受到法律上的制裁判有期徒刑,并且在分割夫妻财产的时候,另一方可以要求赔偿。
犯重婚罪必须要坐牢吗? (五)
贡献者回答认定行为人构成重婚罪,其实也不是必然会坐牢的。只能说,在一般情况下构成重婚罪,肯定是要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那么在法院定罪处罚之后,就需要到监狱服刑,也就是我们说的坐牢。但要是受害人保持沉默或者重婚罪的追诉时效已经过了的,这样的特殊情况下就不用坐牢。
一、犯重婚罪必须要坐牢吗
可能不用坐牢的情况——受害人保持沉默
重婚案件属于自诉案件,当事人可以直接到法院去起诉。但重婚案件不属于告诉才处理的刑事案件,如果被害人没有刑事自诉的,也可以由公安机关刑事侦查后,由检察院法院提起公诉。但是在司法实践中,重婚罪一般都是不告不理的,且多数重婚案件的被害人,由于在经济生活上依赖于重婚的犯罪分子或者由于自身的软弱性,他们都选择了保持沉默,这样犯罪人就没法受到法律的制裁了。只有情节比较严重,影响很坏的,被害人不起诉,但人民群众、社会团体或有关部门提出控告的,才由人民检察机关审查,之后向法院起诉,追究犯罪人的法律责任。
法定不用坐牢的情况——重婚罪追诉时效已过
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最高刑五年以下的,经过五年不再追诉,而刑法二百五十八条规定,重婚罪的法定最高刑是2年,所以重婚罪的追诉时效为五年。
应注意刑法第八十九条的规定: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而重婚为行为持续性犯罪,追诉时效从重婚状态消除之日其计算满5年。
二、重婚罪怎么处罚
《婚姻法》第45条规定,对重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自诉;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侦查,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提起公诉。
根据有关司法解释,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仍应按重婚定罪处罚。
《刑法》第258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即有配偶而重婚或明知对方有配偶而故意重婚者,应承担重婚罪的刑事责任。
不知对方已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不构成重婚罪,仅承担重婚的民事责任。
《刑法》第259条规定: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咋一听这个标题,不少人肯定以为在犯了重婚罪的情况下,也是不用坐牢的。当然,实际上却是也存在犯重婚罪,但是不用坐牢的情况。只不过,这是以为出现了特殊的情况,比如上文中提到的受害人自己没有主动向法院告诉,或者犯罪已经过了法定的追诉时效,依法可以不予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那么,在这些特殊情况下,即使有犯重婚罪,行为人也不需要坐牢。
我们通过阅读,知道的越多,能解决的问题就会越多,对待世界的看法也随之改变。所以通过本文,云律目网相信大家的知识有所增进,明白了重婚罪是不是很难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