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取向是怎样的;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取向是怎样的;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取向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取向旨在构建一个覆盖全民、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在于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必要的医疗保障,不论其经济状况或地理位置如何。改革的基本取向体现了公平性、可持续性和高效性的原则,力图通过优化制度设计、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历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经历了从改革探索到初步形成、不断完善再到深化改革的四个阶段,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改革探索阶段(1978-1997年)

在改革探索阶段,为了配合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主要围绕医疗费用控制和建立责任共担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展开。这一时期的改革采取了自下而上、逐步推进的方式,先由部分企业和单位自发进行医疗费用定额包干的改革尝试,后由地方政府逐步介入,探索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的社会统筹和大病医疗统筹。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统账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模式,为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探索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初步形成阶段(1998-2008年)

在初步形成阶段,中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1998年,正式确定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框架,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同时,针对农村居民,2003年“非典”疫情推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以减轻农民的医疗负担。此外,为了解决城镇非就业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2007年开始探索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为减轻城乡居民的医疗负担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不断完善阶段(2009-2017年)

在不断完善阶段,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一是建立和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通过向商业保险机构购买大病保险的方式,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二是积极推进制度整合与城乡统筹发展,包括整合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整合等。三是积极推进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和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工作。这些改革措施有效提升了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深化改革阶段(2018年至今)

在深化改革阶段,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日益清晰。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发布,明确了加快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目标。同时,成立了国家医疗保障局,统筹推进“三医联动”改革,提升了医疗保障管理效率。此外,还注重发挥医疗保障的反贫困作用,减轻贫困人口的医疗负担,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全文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取向在于构建一个覆盖全民、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通过改革探索、初步形成、不断完善和深化改革四个阶段的发展,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

人天天都会学到一点东西,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从上文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取向是怎样的。如需更深入了解,可以看看云律目网的其他内容。